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广东江门11名小学生确诊甲流 初定密接者80人 已有医务人员感染 -统计局:中国经济见底回升 最困难时候已过去 将进入中速增长期 -审计署发布2008审计情况报告(全文) 解读 6家银行违规放贷366亿  -赵丹阳赴天价宴 不忘向巴菲特"荐股" 菜谱曝光 下半年投资策略 -多家银行调整外币存款利率 加元降幅最大 工行称涨价步伐未停止 -伊拉克拍卖8大油田 4家中国企业入围 中石化收购瑞士一石油公司 -多城市曝经适房丑闻 专家建议反思制度缺陷 三部委暗查房企账本 -本溪发现亚洲最大铁矿助中方铁矿石谈判 3大矿非公开兜售现货矿 -欧美加紧争夺我稀缺资源 向WTO告状 我有权对稀有金属征关税 -银监会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 紧急通知 季末放贷冲动强
首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人物
汪道涵:温和而有力的改革者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6 月 0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改革开放中出任重要角色

1979年7月,国务院正式设立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投资管理委员会,汪道涵和他昔日的上级谷牧、方毅,一机部的同僚周建南、江泽民,在这个新成立的跨部机构,为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明清两朝厉行海禁,以至于即使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与最庞大的远洋船队,却由于统治者缺乏远见丧失了发展机遇。这种自我封闭的意识,对后来的中国历史进程和国人的精神状态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从15世纪开始,中国基本上是自我封闭的。这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最重要的当属打开中国的国门,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而江泽民和汪道涵赶上了这个机遇。

1979年7月,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名称是两个,机构却是一个。

这个新的机构是一个超级部委,它直属国务院,管辖范围包括:外贸部、外经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中国的外汇专业银行)、海关总署、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局、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国际贸易促进会等,亦即凡是涉及对外经济事务的单位,它都可以过问,都在它统筹范围之内。当时中国开始在广东筹建第一个经济特区,以谷牧为首的这个委员会也受命在北京负责有关的协调工作。

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由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经委主任和计委副主任的谷牧兼任。谷牧在国务院分管工业和交通,不可能具体再过问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因此被任命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和党组副书记的汪道涵,就成为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实际负责人。

这一年汪道涵已经64岁。

汪道涵主持委员会的工作,必须调进一批得力的干部。他从一机部调来了周建南和江泽民,从冶金部调来了两个副部长,从外经部调来了一个副部长,又从国务院调来李灏。江泽民从一机部外事局局长升为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秘书长(副部级)。李灏是副秘书长,他后来成为深圳的市委书记。这个机构的正副秘书长后来分别出任上海和深圳的市委书记,并非偶然,因为这两个沿海港口城市都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据当时在这个委员会工作的一个干部后来回忆说,由于是新的机构,进出口委员会外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内的气氛和其他党政机关不同,比较民主而且富于朝气,不论官阶高低,彼此以姓名称呼,而不是称呼职务如“某书记”“某主任”之类。这或许同机构处理的多为涉及对外开放事务有关。

汪道涵在这个超级部委工作的时间不到一年。1980年春,他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他参加中国共产党和涉足政坛后,首次当选中国最高立法机构代表。并且,他人还在北京,却被上海市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了。

1980年9月,汪道涵从北京迁居上海,担任了上海的代理市长;翌年4月成为市长。此后,汪道涵就长居上海,以上海为家了。

上海市长的作为

汪道涵出任市长的同时,胡立教当选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国栋、汪道涵和胡立教形成了上海的三驾马车。

汪道涵上任之时,中国的国门刚刚打开;就上海内部条件来说,由于文革结束还只有四年,拨乱反正也只是刚刚结束,上海30年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运动导致的种种弊端,非短期可以消除;特别是上海官民已经比较保守的心态,更与广东等地积极进取的心态不同。

汪道涵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就任上海市市长,就表面而言,确实难有大的作为。

然而,汪道涵还是有作为的,他在两个方面为后来上海的崛起,做了奠定基础的工作。其一是从人事方面,其二是在规划方面。

汪道涵知道自己只能在上海做一届市长,因为他的年龄注定了不可能连任。1982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二大,汪道涵是代表,但是没有进入中央委员会,即是年龄太大之故。尽管如此,汪道涵并没有以一己的进退为怀,而是以开阔的心胸,关注着可能的接班人。他是上海市市长和市委副书记,要为上海的下一任市长乃至于几任市长考虑。

汪道涵在上海工作期间,由于和陈国栋、胡立教有相同的背景,彼此配合得不错。虽然这一套三驾马车在市政建设方面建树不大,但在重用青年才俊方面却比外省大胆和超前。1983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配备上海市委新的常委,这一届常委共12人,陈国栋为第一书记,胡立教为第二书记,汪道涵与杨堤、阮崇武同为书记;在新增加的常委当中,包括吴邦国和黄菊,这两个工程师当时分别为42岁和45岁,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这样年轻的省级常委还是凤毛麟角,而吴邦国和黄菊正是汪道涵选拔的。他们后来分别担任过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配合江泽民和朱基工作,实现了上海的重新崛起。

其次是对于上海未来发展的规划,包括浦东的开发、开放。1983年,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上海,要求上海应该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汪道涵随即组织了一批专家和学者,同国务院秘书长马洪为首的国务院调研组一道,研究制定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

这个提纲特别强调上海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和多功能中心城市的作用,要对国内外开放,加快改造传统工业、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为全国服务;提纲同时规划了上海老城区逐步改造和建设新市区(包括浦东开发)要结合展开。提纲首次具体规定上海的第三产业应以发展内外贸易、金融、咨询服务和旅游业为重点,到1990年上海的第三产业在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占30%以上。

尽管这还是一个比较粗线条的提纲,但这是上海第一个具体的现代化发展规划,而且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纲要。后来的上海市市长江泽民、朱基、黄菊、徐匡迪和陈良宇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推进着上海市政的现代化,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者为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汪道涵去世后空缺2年多 陈云林被推举为海协会长(图/简历)
图片新闻:
中国拉高温警报多地破40℃ 不会演变为极端天气事件[组图]
国土部称地价仅占房价23% 耕地红线不影响房价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