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古蜀道沿线 新疆坎儿井生存面临威胁

2012年03月11日11:2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古蜀道 坎儿井 科学发展观 文物保护法 演义 高等教育资源 专门人才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博物馆条例 非物质遗产法

中国网3月11日讯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陈福今代表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发言。

据陈福今介绍,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越来越惠及广大民众。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比如,古蜀道沿线一些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一些考古遗址被不合理占压,整条文化线路的生存面临威胁;新疆坎儿井平均每年干涸32条,照此速度,不要20年坎儿井将全部干涸。

陈福今表示,一些博物馆资金人才技术投入不足,藏品自然损毁严重,尤其是“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拆除式维修”等文化自残事件屡有发生。近期,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引发的热议,再次反映出在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科学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以及认识上的误区。

陈福今认为,文化遗产保存了民族的记忆和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

为此,陈福今建议:

一、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上。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仅要在口头上,更要在行动上科学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二、加大文化遗产工作统一领导与协调力度。建议国家成立统一高效、职能明确、分工到位、协调有序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统筹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

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工作。抓紧修订《文物保护法》,尽快制定出台《博物馆条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重视并制定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蜀道等专项保护和管理条例。对已经颁布实施的《非物质遗产法》等法律法规,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落实。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四、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发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和利用,使之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营造健康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氛围,防止过度开发文化遗产,尊重历史事实,少些“演义”,少些“戏说”,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保真打假,加大执法力度,反对制造假古董,在鉴赏、评选、收藏活动中不给赝品以立足之地。

五、重视做好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申报、轻管理的倾向。

六、加强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力量,在条件具备的高等院校增设有关专业,定向培养专门人才。相关部门也应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支持建立中国文化遗产技术学院的建议,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培养各类急需的专门人才。

相关阅读:

直播回顾: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