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各位委员,我的发言题目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012-03-09 10:27:37
根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1年第35号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107174.91亿元,相当于1997年2994.82亿元的36倍,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因此,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2012-03-09 10:28:01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生成的原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及风险生成,直接表现为地方财政收支存在缺口,而缺乏法律监管和制度约束是重要原因。1.财力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地方政府财政收不抵支。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地方形成“大上大下”的财政分配关系,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22%提升到2010年的51%,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也翻了59倍。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支出需求也在迅速膨胀,根据调研,规范津补贴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民生项目,以及扩大内需所需要的财政支出,占去了西部县级政府平均一般预算收入的65%左右。
2012-03-09 10:29:24
2.举债权利与偿债责任时空分离,形成债务内在扩张机制。在现行体制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属于政绩考核范围,但债务规模及其控制和偿还不在政绩考核范围;举债创造的政绩属于本届政府,而债务偿还的责任可转移至下届政府;这些因素引发将债务责任向后任政府、上级政府或者市场主体转移的预期。举债权利可以与偿债责任分离的现实,必然推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盲目扩张。
2012-03-09 10:29:43
3.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乏力,债务规模难以合理控制。由于缺乏有效规范债务规模和清偿的机制,地方政府在举借债务时对债务的大小和还款能力考虑不足,从而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和严重逾期;由于没有规范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和信息披露机制,各级政府不能实时了解到债务的风险状况,上级政府由于信息不对称也不能对债务规模进行控制,从而造成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越来越大。
2012-03-09 10:30:03
二、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隐患,必须进行防范和化解。1.建立各级地方政府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从体制上消除地方政府盲目举债的条件。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财权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地方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通过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确定构成各地财力的主体税源,建立和完善各级地方政府的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这样能够降低地方政府支出需求对举借债务的过分依赖,即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也能准确掌握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力缺口,便于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
2012-03-09 10:30:25
2.构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责任转移预期的行为控制机制,削弱地方政府举债动机。要从根本上削弱地方政府盲目举债的动机,只能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责任转移预期入手,要建立债务风险分担机制和责任联动机制,将举债存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增强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责任意识,降低地方政府在举债过程中将责任转移给其他主体的预期,从而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
2012-03-09 10:31:22
4.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从举借、使用和偿还方面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除了尽快修改《预算法》、《担保法》等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外,重点需要整顿投融资平台,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融资机制;要将地方政府债务收入和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资金使用的信息披露机制,对整个债务使用环节进行监管,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建立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债务偿还准备金制度,明确偿债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防止偿债资金链断裂而形成债务风险。谢谢大家。
2012-03-09 10:31:41
现在请陈经纬委员发言。请伏来旺委员准备。
2012-03-09 10:38:16
各位委员,我的发言主题是《将香港打造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
2012-03-09 10:38:3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指引下,中国企业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合作,不仅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2012-03-09 10:39:08
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小,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更要看到,今天中国的经济格局与30多年前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内地涌现出一大批实力强、资金雄厚的企业,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资源重组,内地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正遭遇资源、市场、环境等因素的瓶颈限制。
2012-03-09 10:39:38
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万多亿美元,欧美等国期待中国的投资并购,也在客观上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出了要求。因此,内地有条件的企业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和资源分配,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怎样走得“更稳”、“更好”、“更有成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紧迫课题。不久前,在李克强副总理指导关心下,由香港中国商会创办的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形成的重要共识就是:要把香港作为加快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
2012-03-09 10:39:55
把香港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平台,是发挥香港特殊优势和适应内地迫切需求的最佳结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中心,汇聚中西文化,拥有大量国际资金和既熟悉香港、又了解内地、而且掌握国际市场讯息和通行规则的专业人才,香港企业还拥有遍布世界的营商网络。
2012-03-09 10:40:14
如果能把香港的这些特殊优势,与渴望“走出去”、但因不熟悉国际市场且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和融资渠道的内地企业密切结合起来,定能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条捷径,必将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一片广阔天地。为此,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时要求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这是一项富有远见的正确决策。
2012-03-09 10:40:33
把香港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平台,又能促进香港功能角色的华丽转身,推进香港的持续繁荣稳定。具体来说就是:从以前香港企业自身或联合海外企业到内地投资为主,转身为与吸引内地企业到香港、到海外投资相结合;从以前吸引内地各省市到香港招商引资为主,转身为与大力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吸引全世界到香港招商相结合;从以前邀请外国投资者到香港与内地各省市招商机构对接交流为主,转身为与邀请内地对外投资机构、企业到香港与外国招商机构、企业对接交流相结合。如果说过去30年香港的商机主要来自国家“引进来”的决策,那么未来更多的商机和繁荣将蕴藏在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征途中。
2012-03-09 10:40:55
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商会等中介机构、企业各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克服,积极推进。为此建议: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加快推动内地和香港企业联手“走出去”:第一,国家对外投资主管机构和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与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理事会等民间机构要建立相应联系机制,以共同推动这项工作。
2012-03-09 10:41:47
第二,积极创新对外投资、并购的方式,鼓励国企、民企与香港企业合作,以香港注册成立的港资公司向海外投资并购。第三,重视完善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制订相应投融资信贷扶持政策。第四,加快将香港建设成为最主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成为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聚集地、融资中心、定价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2012-03-09 10:42:10
第五,加强高端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对外投资,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高端技术研发。第六,积极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完善对外投资服务的保障体系以防控投资风险。第七,国家驻外使领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海外投资的保驾护航。第八,充分利用香港特殊优势作为国家民间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谢谢大家。
2012-03-09 10:42:45
相关阅读:
直播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