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报道: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

2012年03月09日10:0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自协调 市场配置 资源基础 基础性作用 十二五 市场主体 十五 密码 十一五 跑部钱进
  • 李毅中: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坚定不移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2012-03-09 09:15:27

  • 李毅中:

一、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0年,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大而不强。研发投入不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只占业务收入的0.69%。自主创新不够,不少技术、材料和元器件、成套设备还依赖进口。工业增加值率26.5%,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部分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落后产能约占20%,缺乏自主品牌。总的看,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处在中低端。

2012-03-09 09:15:52

  • 李毅中:

二是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不平衡。“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5%,2011年居民最终消费率35%,历年外贸依存度超过50%。过度投资,推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地方负债增加、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和风险。

2012-03-09 09:16:09

  • 李毅中:

三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2011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6%,铁矿石进口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60%以上。一次能源消耗达到约35亿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和化学需氧量居世界前列。照此下去,即使大力节能减排,到2020年总能耗至少再增加一半以上,资源支撑不了,环境也承受不了。

2012-03-09 09:16:28

  • 李毅中:

二、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措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科学合理确定发展速度。过低不利于改善民生和就业,影响稳定;过高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适度放缓增速,有利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从区域发展看,欠发达地区还需要较快发展才能在2020年达到小康。这并不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而是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选好优势产业,差别发展,防止趋同。相关部门应根据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已批准的各区域发展规划确定差别化政策。

2012-03-09 09:19:59

  • 李毅中:

第二,要加快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要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产业布局,控制产能过剩,严控“两高”项目,扎实淘汰落后;要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增长点。在能源、钢铁等命脉行业,要积极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按照产业链要求,推动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优化生产要素,促进升级换代。积极开展产业转移,促进转出地和承接地的结构调整。

2012-03-09 09:20:18

  • 李毅中:

第三,要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这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取向。短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难以成为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发展仍要依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把更多的人财物力向技术改造倾斜。建议财政增加技改资金,金融增加技改信贷,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要理顺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围绕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重点环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嵌入、渗透、覆盖、集成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技术管理,实现内涵式发展。

2012-03-09 09:21:36

  • 李毅中:

第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转型升级应成为企业的内生动力。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都要找准市场定位,确定和端正主业,集中精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大型企业要作排头兵,通过创新引领行业技术方向,带动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中小微型企业,要积极为大企业配套,形成和完善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向“专精特新”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优势。

2012-03-09 09:21:55

  • 李毅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关键是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绝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也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半途而废。谢谢大家。

2012-03-09 09:25:12

  • 万钢:

现在请杨凯生委员发言。请马培华委员准备。

2012-03-09 09:26:20

  • 杨凯生:

我发言的题目是《应警惕金融创新不足可能引致的风险》。

2012-03-09 09:27:06

  • 杨凯生: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过度的、脱离实体经济运行需求的,缺乏有效监管的所谓金融创新会带来严重后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创新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我国金融市场无论是其广度还是深度都还发育得不够。例如至今为止,我国融资结构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这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济金融运行的一个很大区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国简单采用西方国家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一些措施,放慢金融创新的步子,也有可能带来始料不及的风险。

2012-03-09 09:27:55

  • 杨凯生:

当前实体经济运行中,尤其是小微企业生产中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都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而与此同时,银行也感到压力很大,难以满足企业的一些需求。之所以存在这个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国金融市场创新不够,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012-03-09 09:28:27

  • 杨凯生:

2011年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高达75%左右,同期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只有14%,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十分明显。同时,有些融资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直接融资活动,比如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这些都统计在直接融资活动中,但这其中超过一半以上又是由商业银行投资和持有的,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融资。这种各类企业生产运行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投放支持的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金融创新还不足,资本市场发育水平还不高,企业融资工具还太少。

2012-03-09 09:29:02

  • 杨凯生:

如果我们不加快创新,不设法推出更多的融资和投资工具,不仅越来越难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中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也使大量的信用风险不断向银行体系聚积,这个状况是不合理的,长此下去也是有风险的,不仅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更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2-03-09 09:29:18

  • 杨凯生: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人民币贷款总量已达55万亿元,而且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仍需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必然要求银行继续保持相应的贷款资金投入。

2012-03-09 09:29:36

  • 杨凯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金融创新不足,缺乏贷款二级市场,无论是贷款证券化市场还是贷款直接转让市场都还没有形成,这就造成了我国银行的贷款资产是缺乏流动性的、是无法交易的。银行贷款发放出去之后,只能在手中一直持有到期,这就意味着银行贷款余额每年必然要以一个相当的速度递增,而银行贷款总额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它不仅要受到银行自身管理能力的制约,更重要的是还要受到银行资本多少的刚性约束。尤其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更是成为加强金融监管的主要命题。

2012-03-09 09:29:56

  • 杨凯生:

如何既能持续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又能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我国资本市场扩容能力受到市场发育水平的制约,而我国上市银行的体量又非常之大,这就决定了我国上市银行单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增资扩股,以保持自身资本充足水平不低于监管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升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运行的能力,就必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想方设法使银行走出一条自身资产规模不无限扩大、但却具有对实体经济运行持续支撑能力的新路子。

2012-03-09 09:31:48

  • 杨凯生:

因此,我们建议,一是要积极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下决心解决企业发债由多个部门多头审批、多头监管的问题,扩大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二是要允许银行贷款实行证券化。要通过证券化让银行贷款可以转让,可以交易,从而使银行的资产总量不再无限增长并进而具有可持续的信贷投放能力。至于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是可以通过技术设计加以防控的。

2012-03-09 09:32:16

  • 杨凯生:

总之,在汲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切实加强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管,有效防范滥用金融创新这一概念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要防止因噎废食,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不动摇,高度警惕停止创新、延缓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不仅是我国银行业保持和巩固这些年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的需要,更是我国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谢谢大家。

2012-03-09 09:32:49

相关阅读:

直播回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