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林:
现在请包俊臣委员作大会发言,请王孝询委员准备。
2009-03-09 15:17:27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 包俊臣: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将草原保护和建设确立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建议》。
2009-03-09 15:17:40
包俊臣:
一、要从国家发展全局高度统筹草原建设。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超过耕地与森林面积总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草原保护、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但不容回避的是,草原生态总体上不断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状况仍未改变。我们对草原保护和建设的现状必须要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和把握,对治理荒漠化的成效不能估计过高,对目前保护和建设草原的总体形势不能盲目乐观。
2009-03-09 15:19:27
包俊臣:
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90%的天然草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草原保护和建设问题不仅成为草原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且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薄弱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加快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维护国家长远利益的高度来认识草原保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草原生态安全,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像建设林业一样建设草业。建议将草原保护和建设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尽快研究制定推进草原保护建设规划,明确政策措施,统一指导实施。
2009-03-09 15:19:41
包俊臣:
二、要着力提高全社会保护建设草原的认识。保护和建设草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灾害、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草原植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植被,占西部地区绿色植被总面积的79%,以其特有的耐旱、耐寒、耐盐碱、耐土地瘠薄等特性,为中华大地筑起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保护建设草原对于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改善人居条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009-03-09 15:20:54
包俊臣:
保护和建设草原是减轻粮食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保护建设草原可以大幅度增加畜产品的供给,减轻对粮食的依赖,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据测算,我国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比重若能达到50%的水平,则可节约粮食1亿吨以上,相当于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全国草食家畜肉类的比重每提高5个百分点,可节约粮食约1400万吨,相当于0.44亿亩耕地的粮食产量。保护建设草原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培养地力,节约耕地,促进粮食增产,有效解决增加粮食产量与保护环境的矛盾。
2009-03-09 15:21:09
包俊臣:
保护和建设草原是加快草原地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天然草原大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西部12省区草原面积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84%。目前有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60%以上的贫困人口、70%以上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0%以上的老区县均在草原地区。这些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成为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难点。加强草原的保护建设,有利于草原地区加快发展,对于巩固边疆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2009-03-09 15:22:06
包俊臣:
三、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相关政策措施。1.切实将草原地区发展纳入农业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建议国家制定和完善惠及农区和牧区的大农业政策,像重视农区一样重视草原牧区,像支持种粮一样支持草原保护建设。应合理划定开发草原的“红线”,明确保护、禁止开发利用的草原区域,实行严格的草原保护措施;应将现行农业补贴政策扩大到草原牧区;加快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进一步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草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草原地区发展后劲。2.将减少草原人畜压力作为一项战略措施。人口和牲畜不断增加、掠夺式开发利用是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建议把减少草原人畜压力作为战略措施加以推进。国家应鼓励、引导和支持相关地区加快牲畜舍饲、半舍饲步伐,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成功范例,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和退牧、轮牧、休牧制度。
2009-03-09 15:23:28
包俊臣:
3.建立健全促进草原发展的保障体系。应根据《草原法》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完善草原保护和建设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执法体系,切实提高草原灾害防控能力,完善重大灾害响应机制,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的科技支持,运用综合措施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4.形成草原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国家应进一步增加草原建设项目,继续加大投入,退牧还草工程应覆盖到全国所有草原,抓紧实施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全民动员治理沙漠,大力发展沙草产业,扩大风沙源治理区,积极实施草原飞播、灭鼠、灭虫等工作,使广袤草原焕发生机,实现永续利用。
2009-03-09 15:23:37
杜青林:
现在请王孝询委员作大会发言,请卫小春委员准备。
2009-03-09 15:26:52
致公党中央常委、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王孝询:
我发言的题目是《城乡统筹必须高度重视中心镇的带动作用》。
2009-03-09 15:27:00
王孝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7年初,致公党中央到成都调研,推动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2008年,致公党中央又在重庆召开“中国发展论坛2008—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研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中心镇是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的一个重要节点。加快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要实现城乡统筹,必须高度重视中心镇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各地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有了较大变化,但仍存在诸如规划落后、资源整合差,设施落后、管理水平差,产业落后、就业程度差,配套落后、公共服务差,科技落后、实用人才差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中心镇的带动作用,在思想上认识不深、重视不够;二是在发展过程中对中心镇的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不配套;三是城乡之间要素资源的传递断档缺失。
2009-03-09 15:28:30
王孝询:
为此建议:一、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加快中心镇建设新路子。要加深对中心镇在城乡统筹中地位、作用的认识。赋予中心镇更多的先行先试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按照“权力下放、税费超收分成、规费全留、班子强配”的原则推动中心镇加快发展;鼓励省(市)、县机关干部到中心镇任职。
2009-03-09 15:30:06
王孝询:
二、加强中心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目前,很多省(市)中心镇的规划基本按城市规划编制的“常规”编制,没有体现城乡一体的观念。有的省(市)由多个部门分头抓中心镇的发展,降低了政策扶持的成效。建议由政府建设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其他职能部门参与决策制定并进行分类指导,形成推进中心镇发展的强大合力。向中心镇“扩权强镇”,对中心镇应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赋予中心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其执法权,提高中心镇管理水平。由政府的建设管理部门牵头,规划、国土等部门对中心镇的规划进行调整和修编,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中心镇规划全覆盖。
2009-03-09 15:30:16
王孝询:
三、整合城乡资源,切实加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和完善对中心镇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省(市)级征收的配套费、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加大切块比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省(市)县两级政府向中心镇投入逐年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增长比例不低于本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水平;加快中心镇土地制度改革,鼓励中心镇建立土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置换机制。允许中心镇自行实施土地占补平衡。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居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机制,允许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
2009-03-09 15:31:05
王孝询:
四、增强中心镇集聚功能,加大中心镇的产业扶持力度。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强化配套功能,指导中心镇挖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产业链。采取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向中心镇集中。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制定进入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政策,完善诸如税费减免、资金扶助、土地使用、融资担保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到创业园创业。
2009-03-09 15:32:07
王孝询:
五、提升中心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中心镇的社会事业。加强中心镇社会事业发展布局,将中心镇周边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等社会事业内容纳入中心镇建设与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构筑城乡一体、重点面向农村的社会事业体系。
2009-03-09 15:32:48
王孝询:
六、积极引导人才和人口向中心镇集聚。以中心镇为重点开展职业教育和科技普及工作,为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化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创造良好环境引导人才返乡创业,制定“以宅基地换住房、以土地换保障”的政策,积极引导返乡农民落户中心镇。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村居民,实行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对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并在中心镇购买商品房的,可由所在中心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鼓励农户向中心镇集中。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
2009-03-09 15:3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