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轰动全国的抗癌药“甲氨蝶呤”药物受污染事故,导致上百名白血病患者注射后身体受损,药厂因此被吊销生产许可证。前天下午,一名受害患者向药厂方和医院索赔967万一案,在西城法院开庭。据悉,这是截至目前本市索赔数额最高的医疗纠纷案。
白血病患者王亮(化名)今年23岁。2007年,他进入北大人民医院治疗,注射了几次“甲氨蝶呤”后,出现了下肢瘫痪的症状,至今卧床不起。当年9月,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调查结果称,这种药在生产过程中部分批次产品被污染。去年,王亮将北大人民医院和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告上法院,要求连带赔偿967万元。王亮的父亲解释说,这包括他前期的医疗费和今后5年的康复治疗费,以及100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前天下午,此案在法院开庭,被告申请不公开审理。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以下简称上药)在答辩状中称,该公司与王亮家属多次沟通,在没有鉴定“药品损害”的因果关系和责任比例情况下,就自愿认可患者遭受了“甲氨蝶呤”药物损害,“但对方要价过高”。
昨天,记者致电北大人民医院,该院医务处处长表示,病人住院后医院按诊疗常规进行了治疗,使用的药品和器械也都是从正规渠道进货,因此不存在过错。
如今瘫痪在床的王亮,两年前是一个刚从军校毕业的大学生。王亮父亲回忆,2007年4月,王亮在单位进行的入职军训中突然晕倒,随后被医院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当年5月,父母带他到北大人民医院入院治疗,原计划当年9月份做骨髓移植手术。但当年6月后,医院开始为王亮注射“甲氨蝶呤”,当月注射了4次。“7月9日再次注射,几天后出现小便失禁,走路无力的症状”,王亮父亲说。
王亮的下肢障碍越来越重,“几天后,在上厕所时险些摔倒,被扶起来后就再也无法下床。现在双下肢瘫痪,排泄困难,肾积水。”王亮父亲说,同年9月,事故调查清楚后,医院曾召集患者家属传达药厂方的通知,提出一次性可最高赔偿69万元。
王亮家属拒绝接受,于去年走入诉讼程序。王亮父亲说,王亮应该是该事件在北京的第一个起诉者。
庭后追访:绝大部分受害者与上药达成和解
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甲氨蝶呤”事件被调查清楚后,上海市政府很重视,责成上药成立安抚与理赔工作小组,做相关赔付工作。
2007年12月,广东博浩律师事务所的陈北元律师接受受害者的委托,代表上海和北京部分受害者参与与上药的前期谈判。陈北元说,全国的受害者近200例,北京大概有50多人,上海有50多人。目前大部分人都接受了调解方案,获赔偿在30万至60万之间。据他了解,在上海起诉的有三人,但都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和解。
昨天,上海医药公司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位受害者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他的索赔数额过高,我们希望能与受害者达成和解。”这位知情人士说,上药非常重视“甲氨蝶呤”事件,成立了工作小组,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做受害者的善后工作。他认为,绝大部分受害者已经与上药达成和解,接受了调解方案。“调解方案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实际情况,目前赔偿数额也比较合理”,因此才得到绝大部分受害者的认同与理解。
事件回放:“甲氨蝶呤”事件
2007年7、8月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到上海、广西、北京等地的报告反映,部分医院在使用上海华联制药厂部分批号的注射用“甲氨蝶呤”后,一些白血病患者出现行走困难等神经损害症状。8月份,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联合成立工作组,赴沪调查。同时,数次联合发出通知,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该药品。9月5日,有关部门再次发出通知。当年9月14日,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调查结果,上海华联制药厂在生产注射用“甲氨蝶呤”时,导致多个批次的药品被污染。同年12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有关部门对该事故的处理结果,依法吊销上海华联制药厂所持有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王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