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三 仅次于美日 上半年申请总量增7.3% -中国煤层气打破对外合作垄断 -中国房价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北京8月房价涨12.1% 达最大涨幅 -中国科研投入强度达最高水平 占GDP1.42% 人力资源总量居首 -中国06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567亿 直接损失超亿元 水污染最多 -2008年公务员考生备考实用手册 海南成绩10月揭晓 比例343:1 -建行将第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四成 其他银行或跟进 自控房贷风险 -较多奥运门票中签者扣款失败 可电话查询 第二阶段销售将启动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 从源头上解决质量安全问题 专项整治 -中国当代彩票业走过20年 “私彩”为何屡禁不止 小彩票补大洞
吸二手烟肺病增 中国每年约10万人死于被动吸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中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被动吸烟而死亡,其中45%来自慢阻肺。 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日前,穗港英合作《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简称“生命银行”)新闻发布会在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召开。该研究最新发现:每周接触二手烟达40小时5年时间以上者,其罹患慢阻肺的风险将增加48%,患有咳嗽和气喘等症状的风险也会增加到15%和19%。有关专家建议,广州市应尽快立法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以保护不吸烟人群的健康。

吸二手烟患肺病增

据主持该项研究的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江朝强主任介绍,该研究从2003年到2006年在广州市各区县调查了20430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广州市居民,其中有15379名为从不吸烟者。然后,根据国际通行的肺功能检测结果作为依据。

研究发现,每周接触二手烟时间达40小时、接触期限达5年以上者,其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简称COPD)的风险会增加48%。患咳嗽和气喘的风险也会增加15%和19%。他们主要是在工作场所或家中有接触二手烟(被动吸烟),而以此测算,我国2.04亿名50岁以上的人口中,将有190多万从不吸烟者因接触二手烟而患COPD导致死亡。

据了解,估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三位主要死亡的原因。在中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被动吸烟而死亡,其中45%来自慢阻肺。课题组英方负责人P.Adad博士告诉记者,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因为还没有包括50岁以下的人口,实际数量只会更多。按此估算,广州也可能有17000人死于慢阻肺。

公共场所应立法禁烟

据悉,该研究成果已于不久前在国际较有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引起了强烈反响。

专家指出,该发现不仅为中国,而且也为全球的公共场所禁烟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林大庆系主任介绍,二手烟中含有4000多种有毒物质,其中有几十种能够致癌,其毒性比苏丹红等还要高,因此也被称作“二手毒烟”。

但是,公众对二手烟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有的人并不相信它的危害有这么大。此次发现,有力证明了二手烟的危害,也能推动政府在公共场所推行禁烟。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经在我国生效,我国已承诺明年的2008北京奥运会将是“无烟”奥运会,还宣布从2011年开始禁止所有烟草广告。但是面对3亿吸烟者和更多的被动吸烟者,预防被动吸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们建议广州也应尽快为禁烟立法,禁止在餐厅等市内公共场所吸烟,保护不吸烟群众免受伤害。同时,设立无烟区,改善广州市民生存环境。吸烟者应当主动戒烟或到医院戒烟门诊就诊,不吸烟者也要帮助周围的朋友戒烟。 (记者 蔡民 实习 白海江 通讯 杨萍)

来源: 信息时报

相关文章:
最新研究发现:中国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被动吸烟
中国女性烟民群体渐成 文化程度越高吸烟率越低
北京10月起出租车全面禁烟 的哥吸烟可罚200
中学生开始吸烟年龄低至10.7岁 烟盒将印警示图标
调查:北京个别郊区27%中学生吸烟 人数接近成人
数字显示:中国每年有12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
卫生部披露:国外医生率先戒烟 国内医生带头吸烟
广州9成老人存在健康问题 吸烟的不良影响最明显
图片新闻:
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船舶跻身世界造船"第一方阵"
中国首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机年底下线[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