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和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如何变动成为目前市场最大的看点。最近,高层的相关讲话,触动市场对宏观政策微调的猜测。“汇率机制的调整,有利有效时机已经成熟,国家的初步计划是在未来2~3个月内就要启动这一措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吴庆5月19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分析,下一步,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不是加息,而是调整汇率和汇率机制。
对宏观经济实施“微调”,成为多数专家们的看法。之所以必须谨慎小心地采取微调的办法,有几个原因: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不动;二是宏观产业政策在2009年完成,进一步的产业细化政策2010年陆续出台,鼓励民资新36条和房地产一系列新政已经出台,由工信部牵头起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计下半年8月完成,9月提交发改委,10月上报国务院。三是未来高通胀预期、高泡沫风险预期加剧,已经进入了极其敏感的调整时期。
汇率和汇率机制的调整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和微观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利率作用。吴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和输入性通胀已经很明显,且通胀势头越来越大,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涨幅很大,造成国内企业的成本上升,上周公布的进口铁矿石上涨幅度达到40%。
调整汇率大于调整利率带来的好处,吴庆还说,国内即使提高利率,国际游资依旧还会加速涌进中国。加息对控制国内通胀和国际游资并不是好办法,好的办法还是用汇率来解决问题。一旦调整了汇率,就能解决输入性通胀问题。当然,调整汇率也应该做好 “游资外逃”的应对措施。
国内流动性总体看还处于过剩状态,2009年货币发行超量,2010年的货币发行数量从信贷数字和货币政策看依旧不低或很宽松。吴庆建议,下一步,应该做适当微调,适度调整控制流动性。(记者 徐奎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