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颇不平静的信贷政策又有新动向。继央行于春节期间再度调高准备金率后,日前银监会也正式宣布,《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于2月12日颁布施行。
至此,这两个办法与之前已经施行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并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初步构建和完善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并将作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
实际上,为了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银监会早在去年中已经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稿)》公布。并规定银行不得向贷款人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且必须建立并严格执行贷款面签制度,确保贷款的真实性。
对于本次贷款管理办法的出台,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实际贷款活动中存在贷款资金不按照约定用途使用的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借款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影响到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因此需要进行立法加以引导和改善。
个贷面签开始制度化
记者日前向广州的一些银行个贷部负责人了解过,本次《个贷管理办法》对银行个贷业务影响并不大。“我们内部早已经有这样的制度规定了,也一直都这样执行。因此这次关于个贷面签的新规不会给银行相应贷款流程带来什么影响。”招商银行广州分行个贷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在广州做信贷有的人都知道,现在几乎所有银行都是这样规定的,只不过把这一制度规定下来。我们面签主要了解借款人的贷款的真实性以及还款能力等。”华夏银行广州分行个贷部负责人同样表示。
而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强调,《个贷办法》中的监管要求,没有抬高个人获得贷款的门槛,不会影响个人贷款的申请,也不会给金融消费者增添麻烦,相反,其中的一些规定还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受托支付意图杜绝贷款挪作他用
但上述个贷部人士还表示,本次规定中的另外亮点———规定了个人贷款支付方式原则上必须采取受托支付:即贷款必须打入卖家账户。这一点可能会对市面上某些个贷产品产生影响。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的个贷已经是按受托支付的方式发放。而将会受影响的信贷产品,指的是前段时间发行较多的无抵押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目前市场上较有名的产品更多集中在中小型的商业银行中,一般的贷款限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左右。
由于此前各家银行对消费贷款审查的具体操作不一样,虽然银监和银行明文规定个人信用贷款不得用于炒股,但仍杜绝不了很多贷款者“暗渡陈仓”地挪用贷款。
而记者昨日在银行的网页上仍然能够看到:“贷款金额4万元—30万元,无需他人担保、无需任何抵押,只需携带资料走一趟银行,填一张申请表,签一份合同即可。3分钟反馈初审意见,贷款资金3个工作日内到账。”这样的产品描述。
虽然《个贷办法》中也有豁免受托支付的例外情形,包括是借款人无法事先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金额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条件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经银行同意可以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
但银行业人士指出,此次这些产品这次也很可能受到影响,因为在贷款流程及风险方面不好控制。“个人抵押贷款和信用消费贷款的用途我们不好监管,且每一单都进行跟踪不太可能。”其实,自去年底银监会披露《个贷办法》以来,一些中资银行逐渐减少了个人无抵押贷款的审批,并停止相关综合性个人消费贷款。
监管部门控制贷款流向决心强
从《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到最近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我们不难感受到监管当局对信贷资金流向进行严控的决心。
一位参加过年初银监会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的股份制银行行长此前向本报记者表示,严格规定信贷资产不得流入资本市场是该次会议重申的红线,此前由于贷款发放后的流向比较难以跟踪和控制,从而导致去年大部分发出的贷款并没有真正流入实体经济。“今年这点是监管部门狠抓落实的。”该人士表示。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指引》中要求银行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的进度来发放贷款,实行“实用实放”的制度。“这就避免了超额授信、一大笔资金放出去,但是大部分闲置资金被挪作他用的情况。”
近日出台的《个贷办法》和《流动性贷款办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流动性贷款新规中,银监会要求银行要审慎测量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并据此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超额放贷。
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此次贷款新规与2009年底以来中国收紧信贷的政策一脉相承,贷款新规的全部出台和实施,其实是针对不同的贷款实行有针对性的追踪管理。
“在经济形势比较好、信贷增长比较快的时候,更应加强对贷款流程的管理。”汪涛指出,2009年贷款有相当部分流向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有企业为了贷款而贷款,银行对其用途缺乏跟踪。“在中国高层定下信贷增速放缓的主调后,问题就变成用什么工具来实现其目标。从目前看,一方面,央行在逐渐收紧流动性,另一方面,银监会则以审慎原则控制信贷发放。”
“如果17万亿的年度信贷大部分都能保障流入到实体经济中,那么今年的信贷流动性已经非常足够了!”广州一股份制银行行长表示。(黄倩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