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9年05月28日11:2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区域金融,区域金融报告,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金融运行,金融报告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基本完成。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各分行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中国农业银行各分行按照股份制改造要求,相继完成资产评估、不良资产剥离等工作,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

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按照商业化改革要求加快推进业务模式和经营机制转型,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分行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稳步开展新业务,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邮政储蓄银行改革顺利进行。安徽、河南、宁夏等省市分支机构组建工作完成;已运营的邮储分支行不断扩大网点规模,在拓展传统邮政储蓄业务的基础上,积极试点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公司业务和中间业务。

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河北、河南、江苏、贵州、宁夏、新疆等省市部分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积极推进跨区域经营,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包商银行、重庆银行加快跨省经营;武汉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汉口银行,并实现跨区域经营;东莞市商业银行改制为东莞银行,并实现省内跨市经营;甘肃、广西、青海、湖南、江西等省市均有城市商业银行更名,为跨区域拓展业务创造条件;河北、安徽、新疆、宁夏等省市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抗风险能力。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支持基本落实到位,全国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工作全面完成,专项票据兑付进度达到90%以上,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明显增强,对“三农”的服务力度显著加大。2008年末,各地区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为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5.8%,比2007年增长17.7%。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截至2008年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2家,农村合作银行163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1966家。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发展。2008年,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相继组建,金融支持“三农”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北京密云汇丰村镇银行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全资发起设立并获得监管部门开业批准;天津市蓟县村镇银行是全国投资最大的村镇银行;湖北公安县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成为全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江苏成立村镇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23家,实际到账资本金合计12.9亿元,贷款余额8.4亿元①。

农村金融创新继续向前推进。2008年,各地金融机构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吉林省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有效推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积极显现②;黑龙江省针对当地农业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突出问题,推出了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③;福建省大力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渔业船舶所有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信贷产品,并着力推动由市场主体自发组成的农村担保机制创新;河北省推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支农模式,并积极拓展了仓单质押贷款、棉包质押贷款、农合组织社员联保贷款等十几种产品④;内蒙古自治区为满足农牧区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推出“信用协会+互助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农业保险+银行信贷”的“五位一体”的信贷运行新模式,促进了农牧民增产增收⑤;新疆自治区推出“政府担保基金+企业管理+农户按揭”、“政府融资平台+龙头企业借款”等模式,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⑥。河南省推出适合三农特点的“一次核定、总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到期归还”的循环授信模式、“信贷+担保协会+风险补偿+保险”模式、“订单+信贷”模式,并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返乡创业贷款。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