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全文)

2009年05月28日11:2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区域金融,区域金融报告,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金融运行,金融报告

(二)各地区贷款保持稳定增长,对重点行业、区域和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8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8.7万亿元、4.4万亿元、5.2万亿元和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17.4%、21.9%和16.1%,东部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同比分别提高2.3个、4.7个和4.3个百分点(见图2)。

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取向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由年初的从紧货币政策向年末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变,各地区人民币贷款投放呈现出平稳到加速增长的态势。年初,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我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各地区人民币贷款增长平稳。年中,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各地区金融机构合理扩大信贷总量,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进入9月份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各地区信贷投放加速增长。11-12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占下半年各地区人民币贷款新增额的比重分别为49.3%、54.9%、47.7%和80%。

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各地区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扩内需、保增长政策,优先满足项目建设信贷资金需求,下半年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全年看,各地区中长期贷款增速均快于各项贷款增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速比各项人民币贷款增速分别高0.7个、6.1个、2.0个和1.7个百分点。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50.6%、49.8%、59.8%和48.1%。大部分地区短期贷款占比下降,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短期贷款占比同比分别下降15.7个、9.2个和6.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短期贷款占比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见表3、表4)。

票据融资波动较大。年初,根据加强宏观调控的整体要求,商业银行压缩票据融资规模,票据融资余额持续下降;下半年,随着金融宏观调控要求的转变,商业银行积极拓展票据业务,票据融资余额快速回升;第四季度,随着票据贴现利率的持续走低,各地区票据融资大幅增长。年末,各地区票据融资由上年的余额净下降转为大幅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加深和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票据融资的增加有效扩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对衔接产销关系和缓和资金周转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民币票据融资同比多增0.7万亿元、0.1万亿元、0.1万亿元和0.1万亿元。

3

各地区贷款投向基本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等领域,有力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主要金融机构①投向基础设施业②和制造业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合计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为59.1%,较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各地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发展的力度。江苏全年新增农、林、牧、渔业贷款182.8亿元,同比多增109.3亿元;湖南涉农贷款新增292.8亿元;甘肃农业贷款增速同比提高31.6个百分点;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贷款同比增长30.3%。湖北小额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累计投放额分别为上年同期的3.2倍和1.6倍;青海国家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5.2%和82.3%;陕西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3亿元,带动6.8万人就业。海南推出小额信贷的“琼中模式”与“格莱珉模式”③,福建推出中小企业融资的“淡马锡

①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③参见海南省分报告专栏。 模式”④,山东首创“企业还贷周转金”⑤助推中小企业发展。“三鹿事件”发生后,内蒙古金融业及时召开银企座谈会,积极落实支持乳业发展信贷政策,增加乳业企业授信额度,促使乳业发展走出困境⑥。区域绿色信贷建设初见成效,北京和山东在全国率先推出区域绿色信贷指导意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