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将征燃油税替代养路费 多项收费停 车船税与养路费不合并 -中国打击地下钱庄缴获现金9300余万 银行业总资产已近49万亿 -央行:房贷异常增长拉高中长期贷款 外资套现我房产回报超100%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 国企将上缴红利 -中国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揭牌 将建财产申报制 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船舶业投资条例正酝酿 超10万吨或需特批 钢铁业面临成本压力 -世行:中国对世界GDP增长贡献度将超美 劳动力过剩短期不会结束 -深圳居住证试点运作 福利突破户籍限制 上海调研居住证转户口 -2007年中国名牌名单公布 856个产品入选 中美联合控制产品质量
严格风控 确保黄金期货平稳上市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日前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为便于广大投资者对黄金期货上市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上海期货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作为国内第一个推出的贵金属期货品种,黄金期货备受市场关注。请问上期所在黄金期货获批前进行了怎样的准备工作?

  上期所负责人:我所一直把黄金期货作为产品开发的重要品种,从1999年开始进行研究与准备。到现在,推出黄金期货条件已经成熟。首先,经过对国内外市场调研,特别是深入分析了国外交易所已上市黄金期货的相关环节之后,完成了黄金期货合约的设计、规则的制定,以及交易、交割、结算等各种制度和流程的构建。

  第二是完成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我所在合约设计和规则制定过程中始终把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上期所在铜、铝等有色金属期货交易风险监控方面有着成功经验,在涨跌停板制度、保证金制度、限仓制度、交割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严密的制度和应对措施。同时,也在黄金期货的合约设计和规则制定中考虑到了黄金的特性。

  第三是已在技术方面做好准备。黄金期货与其他品种相比,在技术方面没有更多特殊性。我所自主开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交易所系统”(NGES)成功上线,一年来运行可靠,可为黄金期货交易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四是已获得市场相关机构的认同。我所走访多家黄金生产企业、消费企业、贸易商、商业银行、质检机构等,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与商业银行、黄金企业及相关机构等建立了密切联系。这些相关企业和机构均对上市黄金期货表示了认同和支持。

  记者:在黄金期货的风险控制方面,是否有区别于以往的创新?

  上期所负责人:上期所在既有品种的风险监控方面有着成功经验,根据黄金市场的特性,我所在黄金期货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设计中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主要有:

  一、保证金收取标准。黄金期货合约的最低交易保证金比例为合约价值的7%。由于金价波动较大,我们设定了相对较高的保证金水平。

  二、涨跌停板制度。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5%。根据国际金价波动率,设定了相对较宽的涨跌幅度。

  三、限仓制度。黄金期货合约在不同时期规定了较严格的限仓比例和持仓限额规定。在合约挂牌至交割月前第二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某一期货合约持仓量不得超过12万手,对投资者的限仓比例为5%,非经纪会员限仓比例为10%,经纪会员为15%。交割月份,对投资者的限仓限额设定为200手,对非经纪会员设为500手,经纪会员为2000手。

  记者:为推动黄金期货上市,上期所下一步将有哪些工作要做?

  上期所负责人:目前,黄金期货的合约及相关规则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我们将进一步论证合约、交易交割规则和风险控制制度的设计方案,再按规定的程序报批报备,同时做好交割商品注册的工作。

  在加强风险意识和投资者教育方面,上期所下一步将联合相关协会,积极开展黄金生产企业、消费企业和黄金期货投资者的知识培训、风险教育及上市推广工作,还将组织模拟交易等,将投资者教育及市场培训做深做实,在确保平稳和安全的基础上,尽快推出黄金期货。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图片新闻: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封顶 内可容纳约4万人 创下四个世界之最
2008—2009年国际航线分配方案公布 新开通27条欧美航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