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计划3年内将石油储备增加3倍 -城镇居民医保有望三年全覆盖 深圳非户籍人口医保参保率最高 -我国已建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 个人违约负面信用记录无法删除 -中国汽车产销前8月增2成 小排量发展遇门槛 微型车3年后或消失 -中石化亏本进口汽油6万吨缓解汽油紧张 民营油企恐遭并购之忧 -统计局总经济师解读CPI:不能说进入全面通胀 紧缩新政或将出台 -中国每年安排500亿资助2000万困难学生 免费师范生向中西部倾斜 -宏观调控初见效 8月贸易顺差249.8亿$ 30%出口企业遭贸易壁垒 -北京上海深圳因高房价越来越不"宜居" 城市品牌价值北京列第一 -沪深两市跌幅双双超过4% 单日蒸发1.13万亿 CPI数据拖累股市
工行股指期货托管准备就绪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工商银行资金托管部总经理周月秋日前表示,虽然股指期货对托管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工行目前对其正常的交易处理已基本准备就绪。

他预计,如果按照目前态势发展,工行的年底托管总额达到1.2万亿是有可能的,即现在托管业务利润占工行利润总额的1%,到年底有可能超过1%,“我希望托管业务利润未来能够占到工行利润总额的5%”。

创新带动资产托管

记者:您认为工行托管业务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周月秋:工行托管业务发展非常快,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翻了一番多,今年8月底已经达到10800亿。工行托管业务发展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托管资产增长很大程度上和资本市场发展直接相关,资本市场市值不断攀升,我们托管的资产净值也在不断增长。从市场份额看,工行托管业务比去年有所上升,上半年工行托管资产占全行业的33.83%。

从内因上看,工行目前是国内唯一一个自主开发托管系统的银行。我们希望把工行托管部员工自身对业务的理解融入到系统里去,这个系统今年已经升级到了第四代,收效非常明显。

近年来,托管市场上创新的东西不少,包括今年刚刚发行的南方QDII基金和国投瑞银创新封闭式基金等产品对托管银行的要求都很高,他们的托管银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工商银行,这表明工行这些年一直在托管业务的创新上做努力。工行的这些努力也得到了肯定,比如,工行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奖项,今年《环球金融》、《财资》杂志都将工行评为中国最佳托管银行。

创新业务方面准备充分

记者:目前金融市场上创新品种繁多,对托管银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请问工行在创新产品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周月秋:工行托管基金涉及的公司和基金类别非常多,参与股指期货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期货交易的估值方式和现货交易有非常大的差异。在这方面需要在核算、估值等方面做较为充分的准备。我们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这个项目小组由运作中心牵头,主要解决核算原则和估值原则及其处理技术。另外,由于交易方式的改变,结算代理人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比如有的机构交易可能要通过期货公司,这样会使得清算渠道和路径都发生变化。不过总体来说,虽然股指期货对托管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工行目前对其正常的交易处理问题已基本准备就绪。

值得期待的年金业务

记者:您认为在托管的各项业务中,哪一个发展空间最大、最有爆发力?

周月秋:从发展空间看,未来增速最快的可能是年金。因为年金现在的基数比较小,比如工行托管的才150亿,但已经占全行业4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很多大型企业还没有正式启动年金项目,而社保体制改革决定了年金快速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而且与基金相比,年金规模的积累效应更强,因为基金有赎回机制,而年金没有,减少的可能性不大。

从绝对规模上看,应该还是基金占主导,基金跟我国的资本市场有直接关系,今年工行基金托管规模从2683亿元增加到了8400亿元,接近两倍的增速,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高度相关。

讲扩张能力,我认为保险最强,按照保监会的安排,一些保险公司的全托管还在推进过程中,从保险行业资产规模看,真正实行全托管的话,保险资产托管的扩张是爆炸性的。(记者 周明)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图片新闻:
我国计划3年内将石油储备增加3倍 不会利用石油储备操纵油价
中国将试点对水环境等领域进行生态补偿 太湖试点排污权收费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聚焦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