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相似的,美国股市曾经的历史似乎正在A股重演。A股市场在经历六月初的调整后,市场的热点迅速因势利导地转换到蓝筹股上,并且在蓝筹股整体上扬的带动之下,股指行情演绎出一波令人叹服的大涨。近期的“牛市”行情,与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漂亮50”的表现几乎雷同,而且复制“漂亮50”也已然成为市场所认可的理念。
“漂亮50”即“Nifty Fifty”,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证券市场被公认为应该坚定地购买并长期持有的50只大市值成长型股票。时至今日,“漂亮50”中的大多数仍然保持着优良的业绩,美国运通、可口可乐、麦当劳等等耳熟能详的公司皆位列其中。
但历史绝不会被简单地复制。此时此刻中国A股行情,与彼时美国“漂亮50”相比,或许用“形似而神异”来描述更为贴切。恰恰是两个市场和历史环境内在标志性的差异,决定A股市场的演绎不会完全复制美国历史,也需要管理部门对A股市场的调控思维因时而变。
其实,“蓝筹股”是指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并能定期分派优厚股息的大型公司股票,其最大意义在于能给予投资者稳定红利回报,这恰是A股蓝筹公司所欠缺的地方。
它们往往罕见高分红的举动,所有的账面盈利都只停留在公司账簿中。这决定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不可能因获取红利收益而长期持有,参与投资的目的就是通过短期市场的价格波动来获取资本利得。
股票投资获利方式的差异,在股价上的体现就是容易透支未来的业绩。出于短线迅速获利的愿望,市场资金很容易快速推高股价到最终的目标价位。以中国铝业为例,一个月内股价涨幅近三倍,即便考虑到未来业绩的动态市盈率也已达40倍以上。短期股价暴涨的主要原因就是投资者简单地按照当前盈利增长速度进行折算,这就是“唯股价是瞻”的行为表现。
事实上,不只是中国铝业,当下支撑蓝筹行情的估值基础就是业绩增速,继而把这一增速立即反应在股价之上。
遗憾的是,投资者这样的简单折算却忽视了一些偶发性因素的作用。尽管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净利平均增长70%以上,但很多上市公司利润增长并不是靠经营能力提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外延途径获得。
如通过投资其他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或者大股东资产注入,再或集团借壳整体上市等。对于外延式增长方式,如果以分红为投资目的,那么上市公司是不可能把刚获得的注入资产分配给投资者的,而是要追加到项目中,其股价不会立即做出上涨反应。恰是由于上市公司不以分红为回报方式,投资者才会在短期内去一味追求股价的即时反应,继而出现股价的爆炒与高估,也就是市场人士所担心的“蓝筹题材化”的问题出现。
中国资本市场的牛市毋庸置疑,以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大趋势为支撑,牛市行情演绎“黄金十年”并不存在疑问,未来市场的长期走势或许要超越历史上任何一波行情。但如果不能在肌理上调整投资者的价值追求,那么投机炒作同样也不会放过那些“蓝色的筹码”,牛市行情只会在透支中提前终结。(上海经济学博士马红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