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前景"高级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银行间市场主要参与者济济一堂,尽管不见保险公司的身影,但议题的焦点之一却是它们。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周荣芳在会上表示,央行正在研究,将争取"在很快的时间内"允许保险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进入拆借市场,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交易。
目前,同业拆借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准入审批制度。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有关规定,银行间市场上人民币拆借交易的主体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农村信用联社、城市信用社、财务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有关金融机构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部分有短期投资和短期融资需求的金融机构暂时还不能进入同业拆借市场。
2006年底,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金融机构总共703家,虽然保险公司可参与人民币债券交易,但目前尚未获准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
周荣芳称,"同业拆借管理政策应该更加开放。"人民银行正在研究扩大拆借市场的参与者范围,引入更多类型的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使同业拆借市场在开放竞争中走向成熟。
据其介绍,虽然1984年央行就印发了<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已经有了23年的发展历史,但在1998年之前,同业市场屡屡爆发系统性风险,在1998年的整顿后才进入正轨。
周认为,拆借市场10年以来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10年前,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仅为16家商业银行和35家融资中心,至2006年底机构规模已经增加12.8倍;1998年全国拆借总量不足2000亿,去年已经突破2万亿,而今年总量有望达到6万亿。
周荣芳还说,人民币同业拆借交易正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头寸调剂的主要工具。2006年末,隔夜拆借交易量占拆借交易总规模的31%,而到今年5月,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三分之二,"同业拆借交易短期化趋势加强"。
这也是央行考虑进一步增加短期资金需求量大的金融机构进入拆借市场的重要原因。
而且,今年以来,部分国有大银行改变了以往单一融出资金的交易策略,拆出资金和拆入资金都很活跃,提高了市场流动性,拆借利率也经历了多次快速起落,5月份的利率波动幅度达到134个基本点,远高于去年的平均波幅。
在保险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有望进入拆借市场的同时,央行还可能放松对于拆借期限和额度的控制。
周荣芳说,拆借市场上期限管理、限额管理等制度"对于防范市场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从长远来看,引入以透明度管理为主的市场化管理手段势在必行,"透明度管理有望在未来逐步替代其它的微观比例管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