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央行将开闸保险公司人民币同业拆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6月22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前景"高级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银行间市场主要参与者济济一堂,尽管不见保险公司的身影,但议题的焦点之一却是它们。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周荣芳在会上表示,央行正在研究,将争取"在很快的时间内"允许保险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进入拆借市场,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交易。

目前,同业拆借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准入审批制度。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有关规定,银行间市场上人民币拆借交易的主体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农村信用联社、城市信用社、财务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有关金融机构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部分有短期投资和短期融资需求的金融机构暂时还不能进入同业拆借市场。

2006年底,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金融机构总共703家,虽然保险公司可参与人民币债券交易,但目前尚未获准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

周荣芳称,"同业拆借管理政策应该更加开放。"人民银行正在研究扩大拆借市场的参与者范围,引入更多类型的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使同业拆借市场在开放竞争中走向成熟。

据其介绍,虽然1984年央行就印发了<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已经有了23年的发展历史,但在1998年之前,同业市场屡屡爆发系统性风险,在1998年的整顿后才进入正轨。

周认为,拆借市场10年以来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10年前,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仅为16家商业银行和35家融资中心,至2006年底机构规模已经增加12.8倍;1998年全国拆借总量不足2000亿,去年已经突破2万亿,而今年总量有望达到6万亿。

周荣芳还说,人民币同业拆借交易正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头寸调剂的主要工具。2006年末,隔夜拆借交易量占拆借交易总规模的31%,而到今年5月,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三分之二,"同业拆借交易短期化趋势加强"。

这也是央行考虑进一步增加短期资金需求量大的金融机构进入拆借市场的重要原因。

而且,今年以来,部分国有大银行改变了以往单一融出资金的交易策略,拆出资金和拆入资金都很活跃,提高了市场流动性,拆借利率也经历了多次快速起落,5月份的利率波动幅度达到134个基本点,远高于去年的平均波幅。

在保险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有望进入拆借市场的同时,央行还可能放松对于拆借期限和额度的控制。

周荣芳说,拆借市场上期限管理、限额管理等制度"对于防范市场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从长远来看,引入以透明度管理为主的市场化管理手段势在必行,"透明度管理有望在未来逐步替代其它的微观比例管理措施。"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文章:
中国今年同业拆借交易量有望达到6万亿元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