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五月份中国CPI同比涨3.4% 创两年来新高 预期再次加息调控  -中国通过电力加价 减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 南堡油田钻井将零排放 -中国新特区下一站:武汉长株潭在望 成渝新特区:优惠政策下月定 -俄公司称东线石油管道至中国支线造价超4亿$ 伊朗希望在华储油 -中国南方洪涝灾害已造成1063.8万人受灾 71人死 将再遭暴雨袭击 -制止择校费是城市义务教育治理重点 国民受教育水平将明显提高 -央行新规:切断恐怖融资链条 包括安理会决议所列恐怖组织 全文 -中国城市环境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 06年城市环境考核结果发布 -中国航空打造西部空中丝绸之路 新疆6月10日起开办入境口岸签证 -新车船税7月起征缴 税额上限平均提高一倍
证监会鼓励大型国企回归A股 防止股市泡沫扩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5 月 2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就在上周四,也就是央行宣布加息的前一天,证监会召开会议,明确鼓励和支持六家香港和海外上市的大型国企今年下半年回归A股市场。”中国证监会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证监会准备在6月份上书国务院,希望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下半年大型蓝筹股回归进程。

记者获知,证监会圈定的六大巨头是中国石油、中海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建设银行、神华能源等。上述六家公司接受记者采访时,除神华能源称目前尚无具体安排外,其他五家均表示有回归A股的计划。

沪深两市大盘21日受加息利空冲击低开,此后很快收复失地。至收盘时沪指涨41.97点收于4072.22,涨幅为1.04%;深成指报12269.20点,涨幅为1.40%或169.10点,再次创出新高。

在此语境下不难理解,这一加快增加股票供应的举措正是有关方面防止股市泡沫扩大的努力之一。

证监会首提“规模回归”

“从今年与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的接触情况来看,他们回归的意愿都不是特别强烈,证监会可能在六月份上书国务院,提升回归规模与效率。”上述证监会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表示,“我们需要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反映的一个实际情况和中心思想是,大型企业回归,有利于国民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

在证监会此次会议上,与会者达成的共识是,大型企业回归,一方面能够让A股更好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的国际化,可以迅速壮大A股市场的市值规模,推动A股市场跻身于全球一流的证券市场行列。

据了解,证监会在与有关石油央企沟通的时候,曾经细算过石油企业回归对于国民经济的好处。

目前,国内百姓在为越来越高的汽、柴油费用埋单的同时,却无缘在中国石油每年多达千亿元的收益中分红,也无法在中国石油节节攀升的股价上获利。

据悉,中国石油一向分红十分“慷慨”。多年以来,中国石油一直坚持将净利润的45%左右用于派发股息。因此,一旦中国石油、中海油等国有公司回归A股,国内投资者不再是眼睁睁地看着“真金白银”流入外国投资者的口袋里,而是也能从这笔巨大红利中分到“一杯羹”。

证监会某官员透露,当前管理层吸引大型企业回归另一个出发点,就是希望具有中流砥柱地位的红筹股提升A股市场的投资规模,特别是投资价值,有利于缓解目前股市流动性过大问题,稳定资本市场,扩大规模,这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

“如何增加股票供应,有效解决股市供求失衡问题,已成为今年以来证监会多次讨论的重点。这次提出大型企业规模回归是多次讨论的一个结果。”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

据透露,不同的大型企业回归的时间安排,也是证监会准备向国务院反映和建议的另一个重点。

今后可能将按照先试点红筹国企,再逐步过渡到红筹民企,最后过渡到与中国业务有关系境外企业的顺序,逐步推进优质境外公司在国内上市,A股市场也将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走向国际化,A股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当前,背后推动国企回归的真正动力,与其说是证监会,不如说是国资委。”一位央企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但由于证监会和国资委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决定了他们所处的角度和立场也不一样。

据央企人士分析,证监会肯定希望优质企业能够在国内上市,而国资委会更加考虑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尽管是以股东的身份出现,但它又包含了政府部门等其他角色。因此除了经济利益外,国资委也会考虑到和其他监管部门意见并不一致的问题。

5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国资委一直鼓励有条件的国企到A股上市。今年以来做了不少工作,并非不闻不问。”

据国资委人士介绍,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召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就回归问题开会,其中两大石油巨头高管分别就其回归A股的问题进行了汇报和回答。

在该次会议上,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表示,中国石油(0857.HK)是亚洲赢利能力最强的企业,理应回归A股,中国石油对此研究了6年。目前证监会正在与公司沟通,希望跨越法律障碍,回归的步伐会加快。

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则提出,中海油在境外有4家上市公司,核心的上市公司是香港的中海油(0883.HK),但这家公司在境外注册,是外资公司,要回归A股,需要法律和政策面上的支持。

证监会有关人士就此表示,“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国企回归的步伐确实需要加快,特别是香港上市的国企,目前已经没有法律和政策上的障碍,应该逐步形成一个有序并有一定规模的回归。”

六巨头:尚无确切时间表

就监管部门上述安排,21日记者采访六家企业巨头时,相关企业大多表示正在积极准备,但无法给出确切的时间表。

“对于有关监管部门圈定几家大型企业回归,我们并不觉得意外,因为证监会一直在与相关企业沟通。”中石油公共关系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似乎正在加大力度,下半年大型央企回归的效率会提高。

该负责人还表示,中石油目前还没有收到公司对于发行A股的最新消息,因此公司对外依然沿用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之前对媒体的公开承诺,即中石油肯定会回归A股,但还没有时间表——不过正在研究。

而记者从中国石油集团一位副总经理处得到的消息是,中国石油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正等待监管部门批复。

据透露,中国石油已委任中国国际金融为保荐人,计划在A股上市集资3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收购业务之用,现正等待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中海油集团办公室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集团系内三家H股公司——中海油(0883.HK)、中海化学(3983.HK)和中海油服(2883.HK)——有意发A股,但时间上有不同。”

他还表示,中海油正研究以A股形式上市,当中牵涉到一些技术问题,目前正在与中国证监会进行商讨,中国证监会对此态度积极,相信有关法律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

尽管一段时间来,建行对外坚称没有回归A股的计划。但建行有关人士21日对记者明确表示,建行正在研究回归A股市场的问题,但究竟是以A股形式,还是以CDR(中国预托凭证)的形式回归,还要视情况而定。

该人士强调,建设银行的主要客户在国内,回到国内资本市场是建行发展的必由之路,至于以何种方式回去、何时回去,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中移动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中移动早已将A股上市的申请递交到了中国证监会,但“现在集团在这方面确实还没有什么新进展。”

中移动总经理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其境外上市公司的主体属于外资公司,目前对于这类红筹企业而言,如何绕过登陆A股的法律障碍尚需研究。“证监会和国资委有必要对境外上市公司回归的具体政策,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或文件。”

中国电信公共关系部门工作人员回复记者咨询称,“监管部门把我们作为到A股上市的重要企业,这是对我们的关心,会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而今年3月中国电信(0728.HK)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晓初曾表示,目前3G牌照的发放、IPTV牌照的分配等政策都没有明确,在没有获得有关牌照所产生的重大投资机会之前,中国电信不会考虑再融资。

对于市场上有消息称,中国电信正研究投资银行的建议书,初步打算在内地发行近100亿A股,集资额逾400亿元。王晓初的回应是,“回内地发行A股将会成为中国电信首选的融资方式。但现在还没有决定回归是采取发行旧股还是新股的方式。”

神华能源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该公司高层此前曾对媒体表示,由于目前的现金流比较充足,暂时没有大的资金需求。因此至少在今年年内,他们没有发行A股的计划,而是会把A股上市作为一个长期的进程。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文章:
中信银行上市首日涨96% A股市值跻身内地前五名
中国铝业A股今日挂牌 首日机构定价分歧巨大
中移动、电信、网通 三大电信巨头回归A股在即
A股存量资金逼近万亿创纪录 个人资金超机构2倍
北京银行欲先登陆A股市场 最快上半年发行新股
交行A股上市首日表现超过预期
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回归A股市场
A股暴涨引发基金热销 证监会严打基金“老鼠仓”
A股日开户数跌破30万 B股日开户创5.7万新高
低于8元个股不足4% 今年以来A股均价已翻番
恒基地产收购恒基发展 李兆基指A股市场有泡沫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年底将竣工下线 明年批量交付
南方暴雨洪涝已致66死12失踪 近900万人受灾 降雨仍将持续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