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四、应对国际粮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1、立足国内,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能力
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国应对国际高粮价影响的首要措施。只有本国粮食生产能力有保障,才能最大程度削弱国际因素的负面影响。为此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证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各种复杂情况。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8亿亩基本农田的“ 红线” 决不可逾越,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并适当扩大;尽可能地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工作力度,提高单面积粮食产量;加大对农民种粮的支持力度,扩大种粮补贴品种,创新补贴形式;控制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 降低粮食生产投入成本;加大对粮食生产信贷扶持力度,对农民用水、用电提供资助和优惠政策。
2、夯实小麦、稻谷的国内供给基础,加强对国内玉米和大豆产业的引导
一是要夯实小麦、大米等基本口粮的国内供给基础;二是要尽快摆脱大豆、玉米等粮食品种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被动局面,我国大豆产业危机已不容忽视,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开发生物质能源,又导致玉米价格随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在这种情况下,不加强对国内大豆和玉米产业的引导和发展,就可能为国际小麦或大米的价格输入开辟间接通道。所以在粮食种植结构引导,尤其是在价格支持体系、补贴政策等方面,都应做出相应的平衡和调整。
3、密切关注国际粮价走势,充分认识国际粮食市场形势
国际粮食市场形势波动较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加大对国际粮食市场形势的监测和研究力度。拓展粮食信息收集渠道,特别是要解决国际与国内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时捕捉反映市场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国际市场粮价监测与国内粮食价格预警机制的衔接。
4、稳定粮食市场主体的涨价预期
在对当前农民储粮、售粮模式变化给予充分的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宣传和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正确认识粮食市场走势,引导农民制定售粮计划,适时卖粮,改变观望和惜售心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粮食购销企业的管理,维持粮食市场正常秩序,防止投机炒作。(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