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或再创新高 对中国粮价的影响分析

2011年05月17日08:5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国际粮价 国际 粮价 粮食 粮食价格

三、2011年我国粮食价格将继续稳步上涨

1、“紧平衡”将成为我国粮食供求的常态,2011年粮食增产难度大

2004-2010年,我国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这样的粮食生产形势历史少有。在这一粮食生产的黄金时期,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分品种看,近几年我国小麦、玉米产量大于国内消费量,节余较多,稻谷产消平衡有余,大豆产消缺口较大。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宽松是建立在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上的。粮食生产本身存在周期性波动,而且受到有限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限制,但粮食需求却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而刚性扩张,因此从中长期看,“紧平衡”将是我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在粮食生产“七连增”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实现粮食增产难度较大。而且按照以往的经验,往往是粮食产量的最高年,就是粮食周期性波动下降的开始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需要看天行事。一旦出现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导致国内粮食减产,国内粮食供求“紧平衡”就可能会被打破。

表2: 美国农业部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供求状况的估计 单位:百万吨

 

玉米

大豆

小麦

稻谷

产消

缺口

期末

库存

产消

缺口

期末

库存

产消

缺口

期末

库存

产消

缺口

期末

库存

2004

-0.71

36.56

-22.81

4.7

-10.05

38.82

-4.94

38.93

2005

2.36

35.26

-28.19

4.47

-3.55

34.89

-1.59

36.78

2006

6.6

36.6

-30.15

2.7

6.47

38.45

0

35.92

2007

3.3

39.39

-35.82

4.25

3.3

38.96

2.77

38.02

2008

13.9

53.17

-35.9

7.56

6.96

45.69

1.33

38.9

2009

-1

53.31

-44.45

13.26

8.12

54.31

2.25

40.9

2010

4

58.71

-53.25

16.71

5

59.31

3.3

440

数据来源:WIND

2、粮食供给较为充裕,大豆将进一步依赖进口

粮食种植面积是决定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据全国7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10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0万公顷。据农业部预计2011年水稻意向种植面积增长1.9%,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增长2.1%,小麦面积基本持平,大豆面积调减11.2%。从国内粮食初步种植意向看,2011年国内玉米、小麦、稻谷生产有望得到保证。

就库存来看,粮食生产“七连增”使得国内小麦、玉米和稻谷库存充裕(见表3)。由于中央及时出台抗旱浇水、弱苗施肥等政策措施,再加上后期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年初北方地区的旱灾对全年小麦产量基本没有影响。据统计,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占86%,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此外,美国农业部预测我国2010/11年度小麦的期末存量约为6000万吨,是至少5年来的最高水平。因此即使今年小麦出现减产,充足的库存数量也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总体来看,如果2011年小麦、稻谷和玉米生产情况良好,整体供需格局有望继续维持相对平衡状态。需要关注的是国内大豆长期依赖进口,国内种植面积下降将进一步增加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3、玉米进口量增加对市场心理影响较大

2010年我国十年来首次大量进口玉米,全年进口玉米157万吨,同比增长近17倍,进口规模超过过去15年进口量的总和,我国也由玉米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据美国农业部预测,中国将在未来一年进口120万吨玉米,在十年进口量将逐步增加到800万吨。尽管一年多进口几百万吨玉米相对于我国每年近1.5亿吨的玉米消费量而言不值一提,对国内玉米市场形不成直接冲击。但玉米进口增长将使得国内玉米价格与国际玉米价格联动性增强,而且对国内市场心理影响较大。我国玉米进口形势的转变可能经过炒作和放大,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的恐慌,使市场形成我国玉米供应不足的心理预期。目前中国加大玉米进口已引起国际市场广泛关注,“中国因素”已成为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的重要炒作由头。

4、粮食涨价预期助推粮价

自2008年起,政府连续3年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同年对玉米也开始实施临时收储的政策,由此市场逐步形成了粮价“只涨不跌”的预期。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国内通胀预期不断升温,我国粮食市场参与主体的粮食涨价预期也随之上升,并助长了粮价的上涨。在涨价预期下,一方面粮食收购和加工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加紧粮食囤积,放大了粮食的短期需求;另一方面,农民储为追求最大利润“待价而沽”,减少了粮食短期供给,两方面因素结合会造成市场粮食紧缺的假象。近年来,随着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和市场意识的提高,逐渐具备了惜售的能力和意愿,卖粮方式由年底和春节前集中卖粮变为常年、分散卖粮。“惜售”、“等价”已经成为大多农民的心声,售粮习惯开始改变。

5、政府库存下降,影响后期调控能力

2010年7月15日前后,由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的价格持续走高,中储粮暂停全国范围内的小麦托市收购,也没有像往年那样启动对玉米和水稻的大量政策性收购。据统计,201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全国累计政策性收购“三大主粮”小麦、玉米和粳稻约2458.22万吨,比2009年中储粮全年政策性粮食收购9876万吨大幅度减少。在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为了平抑粮食市场,2010年中储粮收购和保管的小麦、玉米、水稻大量出库。据报道,中储粮2010年全年累计投放政策性粮油180批次,涉及稻谷、玉米、小麦(包括进口小麦)和大豆4个品种,总计8370.8万吨,比上年多出库1820.8万吨。2010年的“少收储”加上“多拍卖”使中储粮的粮食库存有所下降。尤其是近年来玉米拍卖力度加大,国储和临储玉米库存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国家2011年通过公开抛售临时储备玉米来调控市场的空间不大。

6、粮食面临成本推动的涨价压力

在目前粮食生产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人工成本,其次是化肥 ,这两种成本升势也最为明显。由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占粮食生产成本最高的人工成本将继续上涨。用工最多的稻谷受人工成本上升的冲击最大,因为双季稻对劳动力的投入要求比较高,南方地区稻谷“双改单”趋势明显。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肥进口国,化肥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非常大。化肥三大主要品种为氮肥、磷肥、钾肥。其中氮肥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为煤炭,煤炭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磷肥的主要原料硫磺则大多由炼油厂回收制取,也受制于原油价格。总体来看,化肥价格与国际油价关联较大。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原材料、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一直在上涨,这是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也是长期趋势。同时,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化肥价格的涨势,带来粮食种植成本上升的短期压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