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张曙光:流动性过剩助推资产泡沫 中国经济不会重覆东亚危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东亚奇迹如何步入东亚危机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黄金时期,近五年来,GDP增长10%,CPI增长没有超过4%。但我认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实际上掩盖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和资源配置的巨大扭曲。很多人认为中国不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危机的覆辙,或许,指出危机存在的现实可能,对我们更加有利。

亚洲金融危机前30年,东亚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东亚奇迹》的报告,将东亚模式作为楷模推荐给发展中国家,1994年克鲁格曼发表文章《东亚奇迹的神话》,对东亚模式提出质疑,认为东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劳动和资本的大量投入,而不是靠生产效率的提高。不到三年,危机降临在东亚国家的头上,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受到重创。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究竟是来自外部的冲击还是内部经济失衡和制度缺陷?现在看待我国是否存在危机,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阴谋论”,一种是“自身缺陷论”。

有人认为,美国压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开放是一种阴谋,目的在阻碍中国的强大。不过,我觉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金融开放,也是我国改革的方向,是国家自己的政策选择。同时也要看到,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哪里有高利润,资本就会在哪里下注。

内部失衡潜藏金融风险

外部冲击不是危机的根源,而是危机的导火索以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天中国经济潜藏着风险和危机,也是导致外部冲击的条件,但危机的根源是由于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制度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和缺陷。

内外经济的严重失衡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最大风险,且失衡还在加剧。大量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就是内外失衡的集中表现,外部升值压力只是这种情况出现之后的必然反应,原因之一在于本币低估和汇率制度改革滞后。尽管中国在2005年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央行的干预仍然频繁而强烈。现在采取了小步升值的作法,这是对的,但单方面的调整恐怕有问题。汇率实际上有外部真实汇率和内部真实汇率,现在本币升值是在调外部真实汇率。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调内部真实汇率。汇率是两国货币的比价,背后是两个国家商品相对价格的比较。提高了国内劳动收入、资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实际上也是提高了汇率。这样既可以解决内外失衡,也可以增加收入,启动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应当指出,内外经济失衡是与国内经济结构扭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1998年到2004年,中国的制造业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0%,而服务业在2004年调整之后,增长率才9.32%,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是扭曲的。

从现在中国的实际来看,制造业是主要的可贸易品,而服务业主要是不可贸易品。这与制造业部门的价格和所有制等市场化改革先行推进、制造业部门更快地获得市场和技术及管理经验以及我国对于外向型经济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教育、环境、金融、通信、交通等等部门市场化的改革严重滞后,而行政性的垄断现象相当严重。外面的资本和劳动面临着很高的进入壁垒和进入成本,这就扭曲了资源配置。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张曙光谈中国经济:房价今年不可能降  
天则经济研究所张曙光称适度通胀可以接受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告诫中大学子:学业要有专攻
张曙光: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走向与政策操作
张曙光:五大具体方案促进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
张曙光:房价今年不可能下降 股市今年会继续涨
张曙光:教育投资增长过快有隐忧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