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实录]张曙光:中国经济潜藏巨大风险危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大家下午好,谢谢主办单位和大会主席。今天来讨论这个问题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事情,我们回顾和反思亚洲金融危机,实际要是面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不管中国经济会怎么样的走,我想今天这个会确实至少有一个警示的作用。我准备的这个发言稿,提出了三个问题来讨论它。一个问题就是宏观看好,存在不存在潜在的危机?第二个问题,如果说存在潜在的危机,这个危机的根源是来自外部的冲击,还是由于内部的缺陷?第三个问题,很多人讲中国与东南亚不同,与日本也有很多不同,这个不同是决定你危机存在不存在,还是说决定你危机发生的方式?我想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讨论。

确实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是非常好,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就是从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相当快,都是10%的增长速度,中国的贸易28%的增长,世界上没有国家像这个样子发展的,而且延续了这么长的时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国,咱们的经济总量第四位、贸易第三位,现在世界人们对于中国确实是刮目相看,而且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很低,这近十年来没有超过4%,最高是3.9%。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实际上掩盖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一方面,我们长期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内外经济失衡,而快速的经济增长掩盖着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和粗放式发展的现实,这使中国处在巨大的风险之中,潜藏着很大的危机。我觉得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必要的警惕,进行有效的调整是必要的,否则的话中国离危机不远。看看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证明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亚洲金融危机的前30年,东亚保持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人均收入以年平均5.5的速度增加,几乎翻了五倍,而亚洲的四小虎成绩更是骄人。

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亚洲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的研究报告政策》,总结了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把东亚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楷模,推荐给世界,到了94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东亚奇迹的神话》,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东亚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劳动和资本的大量投入,而不是靠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东亚模式提出了质疑。但是谁能料到不到三年,1994年12月在墨西哥爆发而席卷拉美国家的危机在东亚又爆发,从泰国开始,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卷入,新加坡、香港等经济体受到不少的损失,难怪有人说一夜回到十年前。

由这件事可以看到物极必反,一国经济好的时候,也许是现有发展模式、发展政策走向极端的时候,也是人们最容易盲目乐观、丧失警惕举措失误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最容易遭受攻击。中国经济确实改革开放以来表现不凡,近几年确实更是骄人,从上到下咱们现在是人们充满着一种乐观的情绪,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而外部世界的一些赞誉更放大了这种情绪,最近出现了关于中国会不会出现重蹈日本泡沫经济覆辙的讨论,很多人认为不会,认为中国的经济状况很好,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想指出危机的存在,也许更接近于事实,也更加有利。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危机的根源到底是外部冲击还是内部的缺陷?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原因,人们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究竟是来自外部的冲击还是内部经济失衡和制度缺陷,是索罗斯别有用心和暗中使法还是各国政府应对失当,很明显当时马来西亚的首相和印度外长持的是前一种看法,认为是外部冲击。而美国副国务卿和摩根公司主管亚洲的首席经济学家,持有的是后一种看法。现在看待我国是否存在危机,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阴谋论”,一种是“自身论”,现实中也是在争论。

阴谋论认为美国压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开放是一种阴谋,目的在阻碍中国的强大,因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而人民币升值带入的热钱流入,促使楼市、股市过快上涨,使泡沫膨胀,可能被国际金融炒家冲击中国经济提供机会和条件。 不过,我觉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金融开放,也是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政策选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那里有高利润,资本就会在那里下注。

其实索罗斯冲击泰国等东亚国家,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失衡和重大的政策失误,诸如本币高估和固定汇率制度、金融自由化过度和金融监管不够、大量举借外债,这些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给这些外部的冲击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索罗斯等人从外部冲击这些国家的经济,其实就像是当年冲击英国经济一样,是英国经济本身就存在问题,我们不能说当年的冲击就是阴谋,也不能说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索罗斯等人就对它放手,因为索罗斯等人是为了要取利。外部冲击不是危机的根源,而是危机的导火索以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我们不能回避,也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今天中国经济潜藏着巨大风险和危机,也是导致外部冲击的条件,但是危机的根源不是他人的压迫和阴谋,而是由于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制度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失衡和缺陷。

我讲四个问题来说明这个观点。第一,内外经济的严重失衡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最大风险。长期以来,大量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就是内外失衡的集中表现,外部升值压力只是这种情况出现之后的必然反应,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本币高估和汇率制度改革滞后,尽管现在的汇率在缓慢升值,但是不可能一下子调整到位。尽管我们改革了汇率制度,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央行的干预仍然频繁而强烈,在很大程度上与固定和汇率制度没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觉得,这说明了现在我们知道了要升值,我也支持升值,但是单方面的调整恐怕是有问题的。

汇率实际上有外部实际汇率和内部实际汇率,现在是在调实际外部汇率。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调内部的实际汇率,怎么办呢?就是增加国内的收入,提高我们一些产品的价格,因为汇率是两个货币的比价,背后是两个国家商品的比价。提高了国内产品的价格,实际上也是提高了汇率。这一点,我觉得现在应该考虑去做,咱们的收入还低,咱们的资源产品价格还低,咱们服务的价格还低,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提起来呢?当然资源价格低,在提的同时应该想办法通过资源去拿回来,我想如果从调整内部汇率来同时操作的话,那既可以解决内外失衡的问题,也可以使得我们收入增加,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我觉得应该这样来考虑。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内外经济结构扭曲和资源配置低效是潜在危机根源,内外失衡和国内结构的失衡是联系在一起的,从98年到04年,中国的制造业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0%,而服务业的增长率,就是04年调整之后,增长率才9.32%,在GDP中占的比例,04年40.67%,05年降到40.26%,如果和印度这些低收入国家相比,我们要比人家低十多个百分点,说明中国的结构是扭曲的,而贸易顺差不断的扩大,这种失衡状况就是从这里面来的。从现在中国的实际来看,制造业是主要的可贸易品,而服务业主要是不可贸易品。为什么有这个结果呢?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制造业部门经历了相对成功的价格所有制等市场化的改革,激励机制在不断的完善,盈利能力和对资源的吸引力在增强。第二,咱们对外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使得制造业部门更快的获得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增强了它的吸引力。第三,我们对于外向型经济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汇率低估、税收优惠、贷款倾斜、低地价、低的劳工保护等等,再加上现在咱们的流转税,税制,实际上使得服务部门比制造业承担了更多的科员负担,使得现在的制造业对于经济资源的吸引力,也比服务业要更强。

第四,可能也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现在很多现代化的服务部门,尤其是医疗、教育、环境、金融、通信、交通等等部门市场化的改革严重滞后,而行政性的垄断现象相当严重。不仅是这些部门的内部激励机制得不到改善,降低了对资源的吸引力,而且在严重的行政垄断的保护下,外面的资本和劳动也面临着很高的进入成本,这样就扭曲了这个资源配置,造成了结构扭曲,这才是根本的问题。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被动的流动性过剩推动经济走向危机的边缘。在内外经济失衡的情况下,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快,出口和引资都增长的很快,再加上大量的热钱流入,自然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剩。过多的流动性不是流向实物投资,造成投资过旺,就是流向资产市场,推动股市和房价过快的上涨。如果说咱们现在在紧缩投资,对于房价的上涨过快咱们也有了警觉,但是咱们的政策不当,是在相反方向用力,上午任总说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在反市场化,在违背价值规律,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在房地产市场上采取的一系列办法,不是宏观调控,而是政府管制。

咱们现在把政府管制和宏观调控搅在一起,所有的问题都是宏观调控,其实宏观调控主要是用宏观政策来调节微观主体的行为,至于微观主体对于宏观政策怎样反应,这是人家的事情,而政府管制是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你可以看政府管制的结果!一方面增大了主管部门寻租的机会,另一方面房价仍在快速上涨。

最近我接触到一个具体的事例,北京二手房的房价,有62万元买了一套房子,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中介跟他说,我立即给你70万,你给我。大家可以想象,这是怎么样的状况?我们对房价的上涨还有一些警觉,只是说办法不对,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房价上涨两条办法就可以解决。一条办法,政府完全承担起廉租房的建设,就是政府拿钱去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但是现在不是,我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讲呢?2月8日深圳市政府公布了它的政策性住房新政,这个政策性住房新政是个什么东西呢?

就是政府要开发商拿出它开发建设房屋的15%,无偿的交给政府,产权也交给政府,开发商出钱出力,无偿交给国土资源局,由国土资源局出租或者是出卖。我想开发商不是傻瓜,也不是菩萨,都是精明过人的商人,如果政府背后没有暗中操作的事情,我想开发商不会接受,如果有,为什么不写在文件里?荒唐的地方就在于这样的东西居然叫做政策性住房新政。如果这样叫政策性住房,那什么都可以变成政策性!如果政府承担起15%、20%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价格你就可以控制不让它过快上涨,其他住房的价格也就有了抑制的办法,就像粮价上涨,你储备的粮调节市场一样。

第二个办法,就是开发商自有资本是多少,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不行,贷款比控制银行行长比直接干预开发商有效的多。如果说房价我们有警觉,那么在股市上我觉得我们普遍没有警觉,大家都是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政府也是乐见其涨,去年涨了130%,今年几个月涨了500点,这个涨法涨下去,对中国股市是没有好处的。如果按照现在的结构状况以及现在发展的态势,流动性过剩,确实没有多少应对的良策,而且不可能短期解决,不可能短期内将这个问题变过来,发展下去、积累起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想不能不令人担心。

现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经受到很大的损害,银行准备金已经10.5%,再加上超额准备,已经相当高,但是你可以想想提高是什么样的结果?27个百分点的升息无疑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流动性的问题。而且我们看,去年央行为了对冲流动性过剩,发了3650亿央票,一方面使央行的资产负债和货币错配进一步严重,现在央行的资产几乎都是外汇资产,而负债几乎都是本币负债,使得中国的债券市场的结构也畸形,现在国债三万亿,企业债才五、六千亿,居然央行的债券三万六千亿,你想想债券市场是什么样的结果?而短期内你要强力改变它,必然是引爆危机。

金融体系的脆弱,使得防范风险和预防危机的能力不足。近几年,中国金融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中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的开放,再加上东亚和日本的教训,使我们的情况与之有一些差别,但是金融体系的脆弱,特别是脆弱的银行体系没有什么差别,而且有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间接融资的主导地位和国有银行的垄断,低利率和高利差政策,去年融资额的82%是间接融资,我们存贷的利差三个百分点,国外只有一个百分点左右。这种低利率和高利差政策,既不利于银行治理,也不利于提高资金效率,经营水平低下和创新力能力不足,加大了风险。

比如说一方面,现在银行通过坏帐剥离、注资、上市等,资产质量有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银行的资金运用存在巨大的问题,一个是高校贷款,1700多个高校,一个高校就贷十几亿,就是几千亿的贷款,而这些贷款都还不起,现在高校的收费只够付息。广东的新校区,380亿的贷款怎么办?现在的一些高校实际上是债台高筑,有的已经破产了。全国664个城市,每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政府的财政投入大概只有10%,大部分是土地出让金和用土地抵押贷款融资的。房地产开发的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的贷款增长也很快,很大一部分也是抵押贷款。

大家想一想这样一些东西,一旦出现问题,现在被看作好资产的,将来都是坏帐,这些问题都应该看到。再如,监管部门监管的问题,现在监管部门提出“宽准入,严监管”的政策,实际上宽准入可以列出很多,最近外资银行的进入就是一从事贸易,但是严监管只是一个口号,不仅如此,任何监管都有漏洞,再加上现行的体制下监管者的寻租和争夺,其效果可想而知。现在一季度的七百三十多亿热钱怎么流进来的,能说清楚吗?东亚的经验、日本的教训引起我们的警觉,但是我们能够利用多少,取决于我们的水平和能力,别以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成功和股价飞涨,就是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严重的冲击面前,我不知道银行如何应对和能够有多大的作为?

在经济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内部的突然事件和外部冲击,都有可能使危机发生,所以对于外部冲击,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现在咱们这种状况,有可能发生经济流程和资金循环的中断,一旦中断问题就非常严重,但是什么时候中断、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我想谁都说不清楚。 第三个问题。与东亚和日本不同,不是改变危机的存在,而是危机可能爆发的方式。我们今天确实跟东亚国家有很多不同,比如说他们实施固定汇率,或者盯住汇率的同时实现金融的自由化。

而中国的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东亚国家有大量的外债,如韩国,而中国却有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东亚国家的出口能力开始下降,且外汇储备不足,中国的出口能力不减,而且外汇储备充足。当然后面一点,跟日本有一点相似,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改变潜在金融危机的存在,而只能决定一旦危机成为现实,中国可能与东亚国家发生危机的方式和情况不同。比如说,如果美国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而世界经济也严重走低,中国的出口锐减,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国内需求一下子跟不上,就有可能发生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中国今天的很多问题都被高增长掩盖,一旦经济增长掉下来,是什么结果,不难想象。再比如,国内股市和房地产的价格持续过快上涨,资产泡沫膨胀,一旦破灭,大量抵押贷款都会变成呆坏账,就会影响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有可能发生挤兑等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我讲这些的主要目的,中国潜藏着金融危机的可能,并不意味着危机马上就会爆发。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好应对的准备,千万别被当前的景象蒙蔽了眼睛、冲昏了头脑。我觉得这次会议的意义就在这个地方。谢谢大家。

来源: 大洋网

相关文章:
张曙光谈中国经济:房价今年不可能降  
天则经济研究所张曙光称适度通胀可以接受
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告诫中大学子:学业要有专攻
张曙光: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走向与政策操作
张曙光:五大具体方案促进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
张曙光:房价今年不可能下降 股市今年会继续涨
张曙光:教育投资增长过快有隐忧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