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闵行

发布时间: 2014-11-24 13:39:18  |  来源: 中国环境报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环境
关键词: 国家发改委 生态文明 上海 上海闵行区 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 农村生活污水

原标题:践行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闵行

        ——上海市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纪实

践行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闵行

闵行区风貌

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确定上海闵行区等55个地区为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直以来,闵行区坚持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生态区、生态文明试点区创建活动,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工业型城区践行生态文明的“闵行之路”,走上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生态经济发达

调整结构,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十一五以来,闵行区已关停淘汰了120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小化工类企业基本消除。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域经济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打造建设为经济发展形势提供了新的空间。目前,全区经济结构中产业能级有效提升,二产比重不断下降,由72%降到58%,三产比重不断加大,由27%上升到41.5%。

优化布局,提高产业生态效率

近年来,闵行区实施“3个集中”工程(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形成以“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六大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集聚格局。

强化引导,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

闵行区积极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节能技术改造等工作。2013年,全区已有197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360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同层面循环经济试点单位83个,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态势。低碳试点逐步推进,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低碳经济园区、新虹街道建设低碳社区列入全国低碳发展园区、社区试点。

■生态环境优美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改善区域面貌

闵行区加大生态绿地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19.5平方米,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13平方米。闵行区先后荣获“世界屋顶绿化最佳城市金奖”、“中国人居范例奖”等荣誉称号,闵行区体育公园、莘庄公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示范公园。

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建成吴闵北排、春元昆、中北片及浦东地区四大污水收集系统,污水管网1254公里,并且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为重点的村庄综合改造。区域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7.5%;区域水面积率保持在7%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绿肥种植,实施节水节肥工程,推进稻麦秸秆还田,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广低碳宜居生活

闵行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不断优化,现路网密度3.23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网密度1.64公里/平方公里。区内已有轨道交通6条线,形成了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相互衔接的公交网络。

对城区实施低碳化改造,结合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严格落实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确保新建民用建筑100%采取节能技术,同时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至2012年,闵行区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70万平方米,建成万兆碧林湾、万科朗润园、一品漫城等一批低能耗绿色住宅,世博会的“上海人家”的雏形就诞生在闵行。

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治理,提升区域环境品质

曾为上海市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吴泾工业区,自2005年起,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启动,至今已实现减排SO2超过4.93万吨,减排COD为853.5吨,区域环境面貌大为改善。

加强交通噪声污染的治理,闵行区在金山支线、沪杭客专等工程中落实了声屏障措施,同时以新带老,对已建成的A4、A20等高速公路实施了沿线噪声敏感点整治,共计投资1.1亿元,安装隔声屏1.8万余米。

大力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制定出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的专项资金扶持办法,促进企业加快落后产能及污染工艺的淘汰。2013年,区域平均降尘量较2010年下降36%以上。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