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进口环保门槛提升 "废塑料华尔街"遇转型困境

2012年02月03日10:5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废塑料 进口许可证 废五金 环保部门 固体废物 环保产业 环保要求 许可证

也许肇庆、南海的一些先进做法,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入园监管的“肇庆模式”

位于肇庆四会的亚洲再生金属工业基地,是经国家环保部批准的环保产业园区。与顺德杏坛镇主要以废塑料加工不同,这里的主业是废五金的回收再利用。

肇庆海关关长谭武说,《办法》的实施,让园区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生产性企业的大幅增长,共有76家企业占到了肇庆关区企业数量的43%,就业人数增长了8000多人。2011年共监管进口废金属22.7万吨,总值5.7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85.4%及118.7%,征收税款近6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114%。企业申报规范性明显提高。此外,与生产区域、企业比较近的码头货物量大量增长。

而企业也得到了明显的好处。李绍亮说,以前海关对进口固体废物实行“3个100%查验”,每批货物都要卸柜过磅,一到刮风下雨,码头上废料飞扬。如今对优质企业实行便捷通关,以前一票货物通关要30天,现在只要1天、甚至半天,供应链成本大大降低。

但肇庆这个再生金属工业园区还有着其他园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2009年11月肇庆海关入驻园区后,对进口可再生金属资源实施的“园区申报、园区验放”的“入园监管”模式。这是肇庆海关在广州海关的支持下,对传统口岸监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包括24小时实行闭路电视监控,对作业时间内提取放行货物、非工作时间视频监控、货柜摆放、严格实施清场、保障货物安全、防火安全等问题,都应用科技手段进行严密监管。

行业自律的“南海模式”

如果说“肇庆模式”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肇庆尚处于后发地区,有足够的园区面积和土地容量,而珠三角其他地方无法拷贝这一园区模式的话,那么南海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自律所实行的这种“虚拟化的园区管理”,则更具参考价值。

南海区再生资源协会秘书长陈杰鸿很自豪地告诉记者,该协会拥有40家环保部定点企业,占到全省定点企业数的1/3;进口规模也占到全省的四成以上。

陈杰鸿说,南海早从2003年开始,就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对再生资源行业进行自律。也正是因为行业发展比较规范,因此受到新规冲击的影响也最小。

陈杰鸿介绍,他们利用互联网,由协会牵头建立起企业管理平台,将企业数据信息联网,并设立行业黑名单,包括企业内部违法员工、还有供货商黑名单等,供内部交流。协会有3辆专车、3位专职司机,专门负责帮会员企业运货,将可燃物运去焚烧发电,还搭建了不可利用物专用仓库,供会员企业免费使用。所有固体废弃物的生产流程都有政府部门监管,从哪来、到哪去,一清二楚。他们甚至建立起内部定价平台,订出“南海现货价”,供会员企业参考。

“行业规范需要一个过程,企业也要有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先有汽车,再有交通管制。只要让企业认识到违法得不偿失,企业自然不会做。”陈杰鸿说。

   上一页   1   2   3   4   5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