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0月20日电(记者王立武)日前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的“2009年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年会暨湿地与气候变化适应研讨会”上,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卓榕生表示,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了全国大部分重要湿地的保护网络体系。
我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全国单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湿地总面积达3800多万公顷,其中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占了将近一半。中国现有国际重要湿地36个、国家湿地公园38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50多处。
卓榕生表示,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水源保护区、海洋功能特别保护区等多种管理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一批典型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一批退化湿地逐步得到恢复,一批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模式得以展示,湿地科研监测水平得到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普遍提高。
卓榕生指出,我国湿地保护事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自然湿地数量减少、湿地生态质量下降、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社会对湿地的产品需求和生态需求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对湿地保护又提出新的要求。
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由长江中下游6省(市)林业厅(局)于2007年在上海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发起成立,目前已拥有长江流域共33个湿地成员单位。它是我国第一个在流域层面上建立起来的湿地保护网络,目前正成为流域内湿地保护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和信息共享平台,网络资源已成为流域内一支重要的湿地保护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