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沪指盘中突破6100点 尚福林: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作用 -中国医改方案将以"公益性质"为核心展开 中医影响医学模式转变 -天价大米揭示中国高端农产品市场潜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良好 -高盛:9月CPI料涨6.3% 年内或再加息27个基点 央行今发50亿央票 -中外能源企业纷抢滩 煤层气商业化提速 山西煤企开拓非煤产业 -保监会打破企业年金业务地域限制 过去五年保险业年均增长16% -中国人民大学将申请设立国学学位 北京不再办大型毕业生招聘会 -中国拟贴息支持先进技术进口 名录将公布 "中国制造"充斥进口展 -中国公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每10年普查1次 全文 法制办解读 -物业税拟明年选取部分试点城市"实转" 燃油税预计明年3月实施
中共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程志良 顾瑞珍 王攀)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

胡锦涛15日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被认为有利于着力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国家环保总局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总体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频发的污染事件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

今年5月份在华东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也引起了震动。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当地大规模发展化工业和轻工业,造成湖水污染,使200万人的生活用水中断。

胡锦涛要求,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认为,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他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前两个文明。

胡锦涛的讲话在党代表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认为,“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这个理念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发展经济的抓手,是体现民生的窗口,在文化上与中华传统价值观有一致性,也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多吉说:“事实上,不论是青藏铁路的建设,还是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生态保护都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但‘生态文明’以这样的方式提出来,是将以往的工作方法上升到了全党理论的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

实际上,中国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提及生态文明。到了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说,“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很多环保措施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

来自广东的代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东晓认为,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他说:“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也是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所做出的庄严承诺。”

在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广东,资源节约、治污减排已经成为当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2006年,这个以制造业闻名世界的经济大省单位GDP能耗为0.771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2.93%。

不过,在另外一些地方,这个观念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仍有一些官员还在把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当作“政绩”。

这个提法也引起了海外的关注。意大利《共和报》驻京办的首席记者拉普尼说,欧洲国家对中国在环保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关注。污染和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很难解决。

德国《我们的时代》记者默尔金说,“我对政治报告中提到的环境话题十分感兴趣。”

法新社从胡锦涛的长篇报告中,把这个话题单独摘出来做成了一篇报道,提到中国经济发展正受成本过大之苦,而中国现在正向环境友好的方向迈进。(记者全晓书、钱彤、丁建刚也参与了此稿的写作)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文章:
潘岳:环保要告别“风暴” 中国需建起“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证监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认真收看十七大开幕式实况
香港文汇报:十七大吸引全球目光 中国成世界富矿
中共十七大开幕 胡锦涛作报告(摘要)
图片新闻:
长春规划中国最大汽车产业基地 汽车业年产值将达3千亿
黄种人个人基因图谱开价999.9万元 40%将捐助健康事业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国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直击中国各地房价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