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记者从天津市农委获悉,本市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加快发展、为民谋利的重要举措,今年继续加快生态林业建设进度,“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绿化六项重点工程启动。据介绍,到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8.5%,土地沙化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生态环境将大为改观。
据介绍,生态绿化六项重点工程具体为:“三北”防护林工程,今年完成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人工造林8.1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沿海防护林工程,年内计划人工造林4000余亩,沿海地区城乡一体化绿化和路渠河堤绿化,逐步形成以林草植被为依托,集生态保护、风景旅游为一体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为滨海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村一片及文明生态村绿化工程,今年全市创建生态绿化村100个,力争三年内全市每个村都新建一处5亩以上的片林;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加强两个救护繁育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野生动植保护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扩建现有种苗生产基地,为北京绿化建设提供支持。这六项工程的实施,将大幅度提高我市林木覆盖率,既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经济,打“循环”牌
今年,天津市农村环境建设将有大手笔,天津市研究制定的全市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于近日出台。据介绍,从今年开始,天津市将大力发展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小城镇和产业园区,要求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鼓励农民住宅利用太阳能、中水等节能、节水设备,试点产业园区建设要节水、节能、节地、节材。
据了解,天津市将在试点小城镇探索建立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集中供热,广泛使用太阳能。同时,扩大中水利用,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开辟清洁能源利用渠道,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严格执行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推进农村循环生产模式,包括以沼气和秸秆燃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区域一体化等循环生产模式。此外,天津市还要规划建设、改造小城镇产业园区,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从今年起到2010年,建成10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一批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对进入循环经济试点小城镇园区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尽快形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在节水、节能、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优化资源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
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工程启动
为给天津市300余万农民创造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天津市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战役已经正式打响,今起在全市农村重点整治82个村,通过实施一系列整治措施,使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目前,天津市各郊区县正在实施以“二改三清四加强”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即:改造公厕、改造户厕;清垃圾粪便、清柴草杂物、清私搭乱建;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管护人员培训、加强群众参与、加强考核评比。同时,全市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按照“村收集、镇运输、区县处理”的模式,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力争三年建成完善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健全乡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立专业的保洁队伍,大力推进社区垃圾袋装化管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存放、环卫站定点定时统一清运的双层管理方式,村镇环境将更加整洁有序。
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回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据介绍,天津市年内将启动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工程,通过实施系列举措着力打造环境与经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环境保护新局面。
农村污水处理一直是农村环境保护的老大难问题。天津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按照经济与环境保护综合发展模式,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通过多方研究,天津市在中小规模污水的节能高效处理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生活污水实现就地处理、回用,不仅减少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中水管网建设的压力,而且使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农村环保难题得到解决,为天津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示范。据了解,年内天津市将启动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工程,安排一批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使村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将积极探索农村污水处理投融资方式和建设模式,力促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