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五月份中国CPI同比涨3.4% 创两年来新高 预期再次加息调控  -中国通过电力加价 减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 南堡油田钻井将零排放 -中国新特区下一站:武汉长株潭在望 成渝新特区:优惠政策下月定 -俄公司称东线石油管道至中国支线造价超4亿$ 伊朗希望在华储油 -中国南方洪涝灾害已造成1063.8万人受灾 71人死 将再遭暴雨袭击 -制止择校费是城市义务教育治理重点 国民受教育水平将明显提高 -央行新规:切断恐怖融资链条 包括安理会决议所列恐怖组织 全文 -中国城市环境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 06年城市环境考核结果发布 -中国航空打造西部空中丝绸之路 新疆6月10日起开办入境口岸签证 -新车船税7月起征缴 税额上限平均提高一倍
为市民打造巨型“氧吧” 成都展望“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5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昨晚8:30,成都市新会展中心锦城厅内灯火通明,国家林业局、成都市政府在此联合召开记者招待会。今天,我国历史上“规格最高、级别最高、水平最高”的“绿色盛会”———“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成都隆重开幕,来自124个国内城市的市长及代表,27个省级林业系统代表团及4个国际组织、14个国家的33名外国专家等共600余人,将出席今天上午的开幕式。这标志着成都已正式跨入“国家森林城市”的行列。   

成都实现“三网合一”

“我市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进程中,城市水网、路网、绿网已基本形成!”昨晚8时40分,成都市副市长白刚称。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15%,全市乡镇所在地,小集镇和自然村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0%和25%;建成区绿地率35.12%,绿化覆盖率36.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2平方米,城市水网、路网、绿网已实现“三网合一”。  

据透露,全市新建成20个街心公共绿地、100条景观大道、100条林荫大道、100个小游园。同时全市屋顶绿化200公顷,形成了多类型、多景观、多功能、多效益,以单位、集体和私人住宅共同发展的屋顶绿化新格局。其中,主城区墙体垂直绿化146万平方米,绿墙建设6万平方米。三环路以内具有绿化条件的立交桥、人行天桥、公用设施构造物外立面等均已实现垂直绿化覆盖。目前,全市7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覆盖率达41%。

为市民打造巨型“氧吧”

有关领导认为,“创森”成功的一大关键是“集思广益”,尤其是由传统的以服从“眼睛(视觉)”为主的绿化模式,转向以服从“鼻孔(呼吸)”为主、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而风靡全球的“绿化新模式”上来,给广大市民打造了一个巨型“氧吧”,改善了整个城市的气候条件,减小了热岛效应,改善了空气质量,真正有效地提升了成都的人居环境。

据介绍,目前全市建成区城市森林每年可以滞尘44.3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12.5万吨,释放氧气109万吨,吸收二氧化硫1200吨,降温1.2万亿大卡。主城区内公共绿地野生鸟类已达256种,较20年前增加了24种,广大市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听鸟语,闻花香,感受到“雨中落山果,灯下草虫鸣”的恬静与自然。

盛会创下国内3项最高

在昨晚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称,主题为“科学发展·和谐城乡”的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已创下我国城市森林“盛会”历史上规格最高、级别最高、水平最高的3大记录。

出席论坛开幕式的有来自124个国内城市的市长或代表,27个省、区、市林业厅局的代表团,以及4个国际组织、2个驻蓉领事馆官员,14个国家的33名外国专家,他们将为我们呈献关于国际、国内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精彩观点。

来源: 四川在线

相关文章:
促进长三角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举行
内蒙古防沙治沙成就巨大 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一手治污染一手抓绿化 阳泉倾力建设生态家园
拉萨:从白云深处人家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跨越
江西5100万亩生态公益林纳入财政补偿范围
福建实施江河下游对上游生态补偿制度
中国军民“拾荒”17年守护中俄界江生态
新疆尼勒克县修筑爱心鸟巢实施生态灭蝗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年底将竣工下线 明年批量交付
南方暴雨洪涝已致66死12失踪 近900万人受灾 降雨仍将持续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