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西藏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速
新华网拉萨2月5日电 "十五"期间,西藏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生态环保指标都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新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保护区总面积居全国之首;加大了资源开发区的强制性保护力度,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速。
据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介绍,"十五"期间,西藏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实施了长江上游三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0万公顷;开展了贡嘎机场周边生态环境建设二期工程、阿里地区狮泉河盆地第二及第三期治沙工程;实施了牧区草原建设与游牧民定居等工程;加强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50余万人和500多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1万公顷。
西藏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四大工作载体,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全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功能区划等基础性工作,形成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和《西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报告》,建立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现状数据库。将西藏的生态功能区划分为7个一级生态区、17个二级生态亚区和76个三级生态功能区,并编制了《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
按照《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五年间西藏新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截至2005年底,全区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地县级自然保护区23个,保护区面积达到40.8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03%,居全国之首。"十五"期间,西藏还落实资金近2亿元,实施了珠穆朗玛峰、拉鲁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西藏还对资源开发区加大了强制性保护力度。"十五"期间共出动近千人次,对全区矿产、旅游、藏药材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执法监督检查,关闭了34家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破坏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矿山。自治区人民政府还作出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全面禁止开采砂金矿。
"十五"期间,西藏积极推进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和达标排放。自治区确定的15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了污染治理,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全区共关闭污染严重的水泥生产线9条、小钢铁厂5家、小造纸厂4家。(记者尕玛多吉、格桑达瓦)
西藏高山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新华网拉萨2月5日电 近年来,被称为"高原肾脏"的西藏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据统计,目前西藏自治区境内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湿地有上千处,总面积达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9%。
据西藏自治区环保局介绍,西藏的高山湿地是世界上独特的湿地资源。西藏湿地众多,仅拉萨市就有拉鲁湿地等大小30余处湿地,此外面积较大的还有日喀则市区内的德庆格桑颇章湿地和林芝巴结湿地等。专家说,这些湿地不仅是青藏高原的"物种基因库"和重要的氧气补给源,也是保持地下水位、增加空气湿润度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
为了保护高山湿地环境,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加大了保护的力度。1999年,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拉萨市拉鲁湿地被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并启动总投资达9200多万元的拉鲁湿地保护工程。2005年,拉鲁湿地又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西藏环保部门正在启动拉萨市第一批15个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工程和"西藏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高山湿地将在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随着西藏高山湿地环境的显著改善,大批黑颈鹤飞往世界屋脊"过冬"。近日记者在拉萨市林周县采访时看到,当地农民在田间耕种作业,而成百上千只黑颈鹤在湿地里自由觅食或嬉戏,呈现出一幅人鹤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记者拉巴次仁、边巴次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