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缺水60亿立方 城市节水宣传周今天启动
从5月9日起,一年一度的“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拉开帷幕。据建设部提供的信息,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城市”。
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节约用水刻不容缓。近年来中国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的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据对660个设市城市的统计,近3年来平均每年城市节水量约35亿立方米,城市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5.9%。
城市用水人口增加约15%,生活用水量(包括公共服务)增长12.4%,低于用水人口增长。城市节约用水的规范化工作得到加强。新修订的《水法》进一步强化城市节约用水内容。供水价格改革进一步深化。
目前,35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不含污水处理费)已由1988年的每立方米0.14元调整到1.26元,年均涨幅为16.4%,大部分城市供水价格已基本达到保本水平。截至2002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外的30个省(区、市),全部都实行了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城市共325个。(《人民日报》/朱剑红)
中国水荒报告:经济发展隐现缺水死穴
水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
如果你不亲身走进八百里沂蒙,你也许永远不会相信那一个个老农用一根粗粗的绳子把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滑到深深的井底,为的只是一瓢一瓢舀上两半桶略带泥沙的饮用水。
如果你不走进陕西西安阎良区的关山镇农户,你也许永远看不到农户在锅里烧开水的时候,锅的一圈竟然是泛白的碱性沉淀物。这样的水他们已经喝了很多年。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1997年一年就断流达270余天,作为山东最大的客水源,黄河几乎成为了季节河。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在每年的春秋也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比水荒更触目惊心的是,我们仍在毫无节制地、粗暴地浪费和污染我们的生命之源。如果你不是亲眼所见,你肯定不会相信:江苏有的城市会将城市生活用水排污口建在取水口的上游。长江沿岸重化工企业云集,长江存在进一步被污染的危险。
比浪费和污染更令我们不安的是漠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沙和常德分别斥资一个多亿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可那仅仅是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摆设。领导来了,就把机器开动,领导一走就关机了事。
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不仅仅只是这么简单的一笔经济账能够算清楚的:因为缺水,每年工业总产值大约有2000亿元的损失;因为缺水,每年农业有1500亿元的损失。
如果真是到了如何去运南极的冰这样“天才设想”的时候,一定是地球上的先人们对环境犯下了太多的罪孽。
“五·一”长假之后,当报社同仁们从祖国四面八方将采访到的水荒和水污染的事实汇集出来的时候,职业的良知让我们速成此文。如果对水的浪费和污染还不停止,不要说中国的经济会跌入死穴,国人的生存都将面临危机。愿国人警醒,愿华夏长安。(唐清建)
水资源南北失衡:导致中国中度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吴季松表示,水质性缺水在南方是比较普遍的,也就是达到质量要求的水不够。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这就是污染型缺水。
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有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到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华北缺水样本:奥运压力下的北京资源性重度缺水
北京水资源匮乏的状态不容忽视。从1999年至今,北京已经遭遇了连续5年的干旱,平均年降雨量只有多年平均的70%,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北京面临缺水和污染两大矛盾。北京市水利局局长焦志忠对北京缺水状态的判断是:“北京属于资源性重度缺水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的1/8,世界的1/30。”
曾实地调查华北水安全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贾绍凤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水污染造成的损失要远大于水量不足所造成的损失。” 据贾绍凤调查,华北平原地区几乎所有河流淌的都是污水。海河流域河道60%~70%被污染,平原地区几乎100%被污染。
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是北京地表水的两大水源。因为上游严重污染,官厅水库1997年被迫退出了北京市饮用水供水系统。
北京寄予厚望的一大工程是“南水北调”,2003年底,北京段的工程已经开工。此前,曾经有国际奥委会的人士担心,北京的缺水状况能否保证奥运会的顺利召开。这似乎给北京市政府很大的压力。北京市水利局副局长毕小刚日前对媒体表示,2007年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建设完工后,将每年向北京供水3亿至5亿立方米,确保北京奥运会期间供水无忧。
华南缺水样本:珠海缺水的链式危机
“如果五月份仍不降雨,居民饮水又可能出现危机,”在珠海做了近15年生意的山东老板胡阳谈到水时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据珠海水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这次大面积咸潮为珠海有水文记载以来的百年不遇的一次大咸潮,供水系统从1月29日采取了分时供水措施,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供水时间,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珠海水务局局长梁社新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咸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珠海水源的上游西江出现严重枯水期,流向珠海入海口的江水大量减少,大量海水倒灌进取水区,自来水便出现无法饮用的咸味,珠海出现了暂时性缺水现象。
更重要的是,珠三角缺水影响的不仅仅是本地居民,与港澳的繁荣稳定也息息相关。澳门每天要从珠海进口20万立方米以上的淡水,约占城市用水的1/3,当珠海缺水,澳门就会喊渴,澳门只好向香港借水,香港的淡水却主要来源于深圳,而深圳的水仍然取自珠三角流域。
华东缺水样本:江苏的长江污染之忧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江苏有的城市将城市生活用水排污口建在取水口的上游。
民进江苏省委的调查显示,被称为“江南水乡”的苏州,人年均水资源量只有315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苏州水资源紧张并非个别,江苏省是一个水质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并存的省份,苏州等苏南地区属于水质型缺水,南京、扬州一带为季节型缺水,而淮北地区为常年型缺水。目前,江苏省的人均水资源量在全国排在20多位,和印象中的江南水乡大相径庭。
江苏的河道湖泊污染情况严重。据有关数据显示,江苏省70%以上的河道湖泊污染严重,南京、无锡、徐州、淮安、连云港、南通等地的城市河流污染严重,河水发黑发臭,鱼虾绝迹。
地产水紧缺的江苏一半用水量来自长江,长江成为江苏用水的支柱。但是,长江污染的日益严重让江苏各方忧心忡忡。民进江苏省委副秘书长云建介绍说,长江沿岸重化工企业云集,危险品运输和油轮多,对长江的水质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旦有化工厂或运输危险品的轮船出现意外,整个长江沿岸将出现缺水危机。同时,长江沿岸的城市多将废水直接排到长江,导致污染严重。
云建建议,目前对水资源是多头管理,水利部门管防汛抗旱,建设部门管供水,环保部门管治污。为此,需要改革现有水资源管理体制,由一个部门来统一负责管理水务。
中西部缺水样本:西安飞机城的水之困
“西安市阎良区是最严重的资源性缺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在区内建设一个大型的水库。”该区副区长伍江坦言,他这个副区长不好当,关键是阎良区截止到现在还没有“面水”,农业灌溉、人畜引水等都很难保障,更何况水质还非常的差。
阎良区位于西安市的东北,居于渭北平原,以飞机制造工业而闻名于世,素有“中国飞机城”之称。该区内原有石川河与清水河交汇流入渭河。但是两条河流早已干涸,加上以前林立的大小造纸厂的严重污染和大面积的抽取地下水,使得该区的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现在的机井深度一般都在二三十米以上才可以勉强抽取井水,个别的水井已经打到了100米以上。
记者在阎良区的关山镇采访时看到,农户在锅里烧开水的时候,锅的一圈竟然是泛白的碱性沉淀物。这样的水他们已经喝了很多年,有的村子还靠修建水池积蓄雨水生活。该区的武屯镇近七八年来很多村子因为缺水只能种植一茬麦子,秋玉米根本无法耕种,“有时候干旱的荒地里野草都可以点着,”该镇任张村的农户闵大爷告诉记者。
据陕西省水利厅宣传处处长王辛石介绍,陕西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约126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特别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韩城经济带,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姜蓉 徐昙 李苑立 肖经栋 俞技峰 党鹏)
第二部分:经济之伤
北京:首钢搬迁和不再种水稻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贾绍凤博士调查,上世纪80年代,北京市的用水量是40亿立方,现在反而下降到了37亿~38亿立方。原因是社会经济的转型。如原来高耗水的重要单位首钢,其高科技等非钢产业收入已超过了其钢铁收入。
目前看来,首钢仍然是用水大户,每年6000万立方。贾绍凤表示,未来的趋势是耗水量小的产业部门代替耗水量大的产业部门。
此前,出于北京市环境规划的需要,首钢搬迁的呼声一度甚高。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环保活动家梁从诫先生建议,用15~20年的时间,将首钢的上游企业逐步迁至唐山京唐港地区。炼铁、炼钢、炼焦、烧结和轧钢这几个上游环节是污染、耗水最严重的部分。
业内分析,如果将首钢迁入唐山,有利于首钢接卸所需进口矿石。同时就近使用唐山地区其他原料和能源,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为水所困,北京市发改委日前发文,限制造纸、化工等12个高耗水行业的发展。要求耗水量指标必须达到规定的节水定额要求,新建项目必须经北京市节水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北京市发改委审批。
受水资源的制约,北京地区的农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北京市水利局宣传处的于处长告知记者,因为稻米的灌溉用水定额大约是其他种植作物的2倍,北京市决定用3年的时间逐步“消灭”20万亩水稻田。提倡对农作物进行筛选,挑选需水量少又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作物。提倡发展生态农业。
辽宁:每年工业产值损失53个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带队的中国工程院“东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一行4月20日到辽宁进行调研。张文岳省长在和项目组讨论时说,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将是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辽宁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仅沈阳、大连、鞍山、营口四个大型工业城市,因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53亿元。因为缺水,每年影响全省利税达20亿元。同时,农业也几乎年年抗旱。目前,辽宁已成为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2。”辽宁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尉成海告诉记者。
辽宁省水利厅厅长仲刚告诉记者,辽宁水环境问题触目惊心。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工业和城市超采地下水,挤占环境用水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普遍存在,辽宁所有的地级市、几乎所有的县城都面临着缺水问题,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并存。
缺水:每年全国工农业损失3500亿元
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告诉记者,由于缺水,每年工业总产值的损失大约2000亿人民币。
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在北方,农业需水量较大,在水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粮食安全,还要拿出有限的水资源很大一部分供给农业灌溉。尽管如此,农业还是难逃缺水的命运。吴季松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农业每年缺水都在250亿到300亿吨之间,使33亿亩的土地收成受影响。影响粮食产量大约在250亿到300亿公斤的产量,按每公斤0.6元计算,每年也有1500亿元的损失。
除了工业和农业,全国660座城市有2/3缺水,有110座左右是严重缺水。缺水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水质性缺水:遏制珠三角工农业发展
从去年10月开始,珠江三角洲包括番禺、东莞、增城、珠海、中山等地的不少区域都出现了咸潮灾害,大量的海洋咸水逼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导致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咸度升高,淡水缺乏。
咸潮性缺水袭击工业企业
中山市联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以生产塑化原料、树胶制品为主的台资大型企业。年产量10万吨,占据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类产品的五分之一。
今年2月至3月间,20年一遇的特大“咸潮”向珠江三角洲袭来。联成公司尽管颇有准备地启动了此前花费50万元人民币打造的蓄水量3000吨的化工消防两用储水槽,造价150万元的咸水淡化设备也紧急开动,产量还是下降了两成。该公司技术人员表示,以年产10万吨,360个工作日,每吨产品9000元计,仅减产20%一项就意味着每日公司要白白损失至少54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启动咸水淡化设备每日所增加的生产成本。
中山市另一饱受咸潮之苦的印染企业老板郭先生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因为受咸潮性缺水的影响,他的企业今年已前后停工好几次,损失无法计算。
记者从中山市经贸局了解到,在今年年初的这次咸潮灾害中,生产中用水量较大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其中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直至中山市政府紧急抽调当地长江水库等库区的存水实施支援后,情况才得到缓解。
咸潮袭农:1/3早稻无法下插
咸潮也给“鱼米之乡”的珠三角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3月底,记者从广州市番禺区农村看到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在番禺石楼镇的一些稻田边,尽管水沟里蓄有一些水,然而田地却龟裂着。该镇植保员陈德容告诉记者,因为咸潮,沟里的水咸度已达5‰,而如果农作物“饮用”咸度超过4‰的水,半个月后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掉。
水质性缺水对当地农业的影响是明显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番禺区今年全区早稻面积计划完成6.5万亩,同比减少2.1万亩,近1/3的稻田无法下插;甘蔗面积5.2万亩,同比减少0.1万亩;常年蔬菜面积11万亩,同比减少1.8万亩。
广东省水利专家表示,华南一带沿海地区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相应的环保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江河水流量减少,这是当地咸潮入侵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
其次,近年来珠三角一带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严重破坏河床,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潮上溯频率大大提高,范围扩大。
山东:大旱曾使农业年收入锐减135亿元
“你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些场面,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干涸了,满眼看去,不见一丝绿色,河道里只剩下一片龟裂,只有裂缝里还依稀可见些干巴巴的小鱼。因为一个夏天几乎就没下过一滴雨,因此那一年所有的夏季作物几乎全部绝产。”日照市黄墩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描绘起2002年的那场旱情时依然心有余悸。
“那一年,整个南四湖全干了,世代靠捕鱼为生的渔民不得不走下渔船,到不熟悉的他乡异地打工。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群,南四湖也正面临着一天天消失的危险。”在闻名遐迩的微山湖畔,微山县渔业综合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如果你不亲身走进八百里沂蒙,你也许永远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事:一个农民用一根粗粗的绳子把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滑到深深的井底,为的只是一瓢一瓢地舀上两半桶略带泥沙的饮用水。
在鲁中山区,有位8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前几年由于连续干旱,春季连井水也大都干枯了,有时一口井会呼啦围上近百人,因抢水争斗甚至还曾闹出过人命。
有数据显示,自1998年以来,山东持续5年大旱,中小河道全部断流。2002年更是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省农作物累计受害面积1亿多亩,仅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35亿元。显然,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心腹之痛”。(《中国经营报》/徐昙 胡林强 姜蓉 李丰 梁美娜)
中国网综合 2004年5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