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7·3”污水渗漏事件,至今已过去10多天。在过去几天的采访中,记者看到,受污染和影响最重的上杭县下都乡南蛇渡网箱养殖区,往常繁忙的养殖景象已不复存在,174个养殖户尚留在江边的网箱内都已一片空空。尽管目前县环保部门每天公布的监测水质数据,都已基本恢复正常,但“何时才能再养鱼”的疑问,仍然停留在当地养鱼群众心中,久久不能散去。而此次渗漏事件,也再次加重了当地群众对紫金企业多年来一直难以消除的疑虑。
从13日以来,记者两度走访紫金矿业、三下汀江上下游养殖区,先后独家采访了紫金集团董事长陈景河和上杭县委书记赖继秋,在一步步的事实调查与还原中,各种疑问的阴云,正在慢慢拨开。
“环保第一”为何屡陷“污染质疑”?
陈景河告诉记者:事实上,紫金之所以能在短短17年间快速发展成国内最大的资源企业之一,就是因为他们的“环保品牌”。“安全至上、环保第一”一直是紫金的企业理念。仅去年一年,紫金公司就在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累计投入3.77亿元。2009年,福建紫金山金矿废水及其中COD、总氰化物、总铜及废气中SO2的排放量同比下降35%、31%、87%、7.3%和15.35%;而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SO2排放量均优于全国及福建省总体水平。其中新疆和贵州的两个项目,还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2007至2009年三年中,紫金矿业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也都远远低于全国及福建省水平。
据上杭县环保局监测来看,汀江上杭段水质,多年来在大部分时期多是达到Ⅱ类—Ⅲ类标准,甚至没有查出超标过氰化物。这一数据,似乎也印证了上面的说法。
然而有关紫金公司“有意”、“偷偷”、“放纵”排污的信息和质疑,这几年在上杭县却屡闻不绝,包括“从不敢喝上杭自来水”等说法,在当地也尤其盛行。
对此次“7·3”渗漏事件,陈景河表示,这的确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环保事故。事件发生后,紫金矿业虽全力补救,但由于造成网箱养鱼大量死亡的触目惊心场面,更加之推迟了9天才向社会公报,紫金已经把自己推向了社会各界异口同声的质疑之中。
在记者调查中,这些质疑也并非没有原因。记者从县里了解到:就在“7·3”渗漏事件发生之前的6月23日,汀江下游养鱼户就向当地政府报告,发生了鱼类异常死亡的情况,怀疑有企业污水排放。此时,正值龙岩今年特大汛期之际,为了解情况,上杭县委委派一名县委副书记冒雨上山调查,第二天在紫金矿区一个排洪涵洞的洪水中,检测出了高浓物质,初步确定致鱼死亡的污水来自紫金矿区。由于污水不是从排污口而是从排洪涵洞排出,所以县里当时初步认定污水有可能是强暴雨持续冲刷铜矿作业区造成的。
针对紫金矿业是否可能偷排铜酸水的质疑,7月14日,紫金矿业一位部门负责人在7月3日发生泄漏的铜矿湿法厂污水池边说,池中的铜酸水仍含有铜离子,有回收利用价值,可循环使用,企业怎么会主动把它排掉?
6月25日,上杭汀江下游几个乡镇的众多养鱼户,抬着死鱼到上杭县政府上访。这一天,受邀而来的省环保、水产、防疫专家也在上杭召开论证会,初步认定死鱼原因一是受到洪水冲击造成体质下降;二是由于污水中毒,初步怀疑是铜。
无独有偶。据位于紫金矿区江对岸的上杭县珊瑚乡彩坑村群众反映,2008年11月,他们村9个养鱼户也曾发生鱼类异常死亡现象。经渔业专家现场检测告知:一、这些鱼死于中毒而非生病。二、这些死鱼体内铜锌含量严重超标。尽管后来当地乡政府给予这9户渔民总计12万元补偿,但紫金公司并未承认这次事件跟他们有关。
作为一个支撑着全县70%财政税收的大企业,作为一家在过去10年累计捐献7.4亿元用于社会公益、救济、赈灾事业的上市企业,作为一家先后在上杭、永定两县创立了慈善总会,并在全国多个省份荣获过热心公益表彰的中国黄金第一企业,以上的种种和它或多或少不能摆脱关系的事件,摆在一起来看,又是多么的不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