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发轫做客成都“金沙讲坛”。(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中国航天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昨日走上成都“金沙讲坛”
“试想如果没有了卫星,全球各地的球迷如何感受南非世界杯的足球魅力。如果无法进入太空掌握资源的话语权,中国将无法从一个航天大国变为航天强国。”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走上成都图书馆“金沙讲坛”,以“航天技术和中国航天”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吸引了众多成都市民和各大高校学子。
嘉宾:戚发轫
在中国航天人中,戚发轫是全国航天爱好者熟悉的一张面孔。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国宝级人物、“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总设计师,他在陆地勤勤恳恳工作了半个世纪,不仅把航天员送上了天,也把中国人的梦想送到了天上。
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戚发轫自1957年从北航毕业进入航天领域,不仅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过东方红二号、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
中国“天军”是先月球还是先火星?
“太阳系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天,有了天就要有‘天军’,于是有了航天事业。”一开场,戚发轫就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的定义。在他看来,中国要掌握未来太空资源的话语权,从一个航天大国变为航天强国,需要有进入太空、利用太空和控制太空的能力。
戚发轫解释说,中国将分成两个步骤,在太空中发射36颗通讯卫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通信功能、相当于美国GPS这样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
戚发轫说,我国有十年之内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其中有16个重大专项。比如,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争取在2020年初步建立空间站,完成月球取样,实现航天员的长期空间驻留。
戚发轫还提出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连串思考:美国有“空间探测远景规划”,日本有“宇宙基本计划”。那下一步,“我们是先到月球还是先到火星?”满头白发的戚发轫呼吁,“国家主管部门应加快组织论证,拟定更长远的发展规划。”
“北斗星”预计2020年覆盖全球
对于人们广泛关注的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戚发轫说,我国此前已经发射了北斗1号卫星,尽管是区域性的,但它所提供的导航服务不仅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国周边国家也在使用。
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3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在发射10多颗卫星后,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能力,2020年左右完全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天宫一号”2011年前后发射
戚发轫介绍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通过神舟五号和六号已圆满完成。而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的第一关键技术“出舱活动”,神舟七号已完成。“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并在两年时间内逐步实现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三次交会对接试验。”戚发轫透露说,然后第三个关键技术是补加,为飞行器补给推进剂、空气、水、食品等,第四个关键技术则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此外,神舟八号是无人飞船,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是载人飞船,将搭载2到3名航天员。届时,有关低碳的理念也将被应用,“逐渐将推进剂改用液氧、煤油等。”
□对话
几十万道程序都不能出错
记者:载人航天发射有没有遇到过失败?
戚发轫:我们确确实实每次发射都成功了。载人航天和我之前研究的火箭不一样,一旦失误,就有人员伤亡。研究航天飞船时,有几万人参加,面对十多万个元件,几十万道程序,还要求不能出错,可见航天人承受着多么巨大的压力。
风云2号爆炸让我终身难忘
记者:有没有失败的发射?
有一次失利,让我终身难忘。1994年风云2号气象卫星发射前,我和十几个专家在西昌卫星发射
基地,和他们一起测时间看数据,结果发生了爆炸。不仅卫星爆炸了,厂房也炸掉了。我爬出去时,手臂、腿部多处烧伤、割伤,住院40多天,可以说大难不死。那次失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也更警醒我们把安全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看过一场20分钟的电影
记者:在受命接手航天飞船的研究任务时,您已经59岁了,60岁就可以退休了。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戚发轫:对于我来说,航天是终身的事业,退休不等于不加班。
真正上任后切切实实地感到,搞飞船实在是太难了!1992年工程上马时,国家不少条件都不具备,虽然之前与苏联有过接触,但关键技术人家不会给我们,没办法,只有在吸收他们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摸索着干。直到1999年,仅是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就经历了七年的艰辛。
那个时期心里压力非常大,脾气也大,老伴和女儿都很迁就我。后来,朋友为了帮我缓解压力,带我去看电影。才看了不到20分钟,我的手机就响了。当时,接到电话说是飞船有个地方出问题了,我只有很不好意思把朋友留在了影院。(记者王蕾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