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中石油集团下月整合旗下炼化公司 18公司待整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记者昨天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集团)了解到,自7月1日起,集团位于大庆和兰州的4家炼化公司将分别进行重组,重组后的新公司有望被注入股份公司。此举使该集团距离整体上市的目标又走近一步。

新“兰州石化”的重组模式

中石油集团昨天表示,旗下兰州石化分公司和兰州石油化工公司两大企业将整体合并,并成立新公司。新公司仍名为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将于7月1日正式进入一体化运作。

此前,兰州石化分公司作为优质资产,已经被划归股份公司;而兰州石油化工公司作为存续资产,一直由集团公司管理。

合并后,新公司资产总额由两公司重组前的143亿元增加到了253亿元,集炼油、化工和化肥生产于一体,具有雄厚的生产和科研开发实力,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生产基地。

招商证券裘孝峰认为,在中央企业整体上市的宏观环境下,新公司被股份公司接管的可能性更大。

两公司的前身———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简称兰炼)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兰化),同为“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被称为“中国石油化工的摇篮”。

1998年,国家对石油、石化两大行业实行战略性重组,“兰炼”和“兰化”划归中石油集团。并且将各自的主业、辅业分离形成四个公司;2000年,从原“兰炼”“兰化”中分离出来的两个主业公司合并,组成了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2002年,从原“兰炼”“兰化”中分离出来的两个辅业公司合并,成立了中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

集团18家公司尚待整合

与此同时,大庆华科( 11.74,-1.28,-9.83%)(000985)的股价在连拉两个涨停之后,终于在22日宣布,中石油股份将全面托管大庆华科的控股股东大庆石油化工总厂。

大庆华科公告表示,经过董事会确认,自7月1日起,中石油集团将对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和大庆石化分公司进行重组整合。重组后的新公司将由中石油股份公司实行全面管理。

此前,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控制人是中石油集团公司,现有资产总额65亿元,所属二级单位22个。主要产品有苯乙烯、聚苯乙烯、ABS等;大庆石化分公司是中石油股份直属的地区分公司,是以大庆油田原油为主要原料,从事炼油、化工、化肥、化纤生产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根据中石油集团的“十一五”计划,将陆续推进业务整合,并把相关业务注入股份公司。

中石油集团上次整合的时间是在去年3月,青海石油管理局、冀东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林源炼油厂被分别委托给青海油田公司、冀东油田公司和大庆炼化公司全面管理。受委托的企业都是股份公司的子公司。

在对兰州和大庆的资产进行整合后,中石油集团旗下还有9个炼化厂,以及9个油田管理局有待被注入股份公司。根据国际惯例,集团下属的众多专业服务公司不会被股份公司整合。(记者 李雁争)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中石油首次获准在加拿大开发油砂项目
中石油将发行40亿A股 股民兴奋期待"王者归来"
中石油中石化为重庆"新特区"建设注入能源动力
中石油蝉联亚太最大石油公司
中石油集团去年利润总额1857亿 盈利占央企1/3
中石油华北天然气储气库项目开工 保08用气安全
中石油在四川发现中国最大天然气田
联手挑战中石油 中石化中海油签天然气合作协议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