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支教 感动于孩子们简单纯真的笑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走进西柏坡,当年伟人们指挥百万雄师的丰功伟绩已经铭刻进历史,硝烟散去之后,这里已经是一片宁静祥和之地。在这个平凡的的夏天,只有孩子们朗朗地读书声,才昭示着:中国命运定于此村。
正如中国绝大部分革命老区一样,西柏坡在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上,距离发达城市相去甚远,但在这里,你能从西柏坡人的身上依稀感受到当年引导全国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那种豪气,如果说今天的西柏坡什么最美,那当属在明亮的教室中,专心学习的孩子们。
走进西柏坡中学,没有华丽的校舍,桌椅是旧的,黑板也已不能清晰的写出字,孩子们依然认真的坐在教室里听课,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一个个渴求的心灵,不停的汲取着知识;没有正规的操场,只是一片黄土地,几个用水泥搭建的乒乓球桌,孩子们依然用矫健的身姿奔跑着,跳跃着,年轻的活力在黄土地上跃动着;没有图书室,没有电脑室,孩子们只是用他们的耳朵去倾听着这个世界,去感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孩子们收到我们捐赠的图书和电脑时,那眼睛里闪现的是感激,是满足,更是对以后要学好知识回馈社会的坚定和信心。
听在那边支教的同事介绍说,西柏坡村曾位于一片土地肥美的平原,后来为了供应首都和河北的水源,他们搬迁到山里,让一座水库覆盖了他们祖辈生息的土地。西柏坡人不曾因此而抱怨,因为在他们看来,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村”的村民,这丝毫难不倒豪气干云的他们,而我,正是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这种奋发蓬勃的朝气。
站在山坡上瞭望这片土地,每一砖每一瓦,都彷佛在回忆着领袖们叱咤风云的神采。如果有可能,我能够作为支教的一份子,在这个朴实的地方定居下来,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烦恼,精心地培育这里的花朵,这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想的更深一点,从小在祖父辈的伟业耳濡目染下长大的西柏坡孩子,他们与生俱来的那种气质和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么?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并作为这部纪实文学的副题。 1949年,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走向北京,走向全国。今天,对于西柏坡的孩子们来说,也许由于外面的世界还太遥远,但孩子的未来绝不是梦!(叶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