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教育部2006年第12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召开,这是本年度教育部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王旭明总结了今年最具有震撼力的教育新闻大事件。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举几个例子说明。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对一位普通的北大教师孟二冬的亲切关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当他得知孟二冬感人事迹后,亲自批示“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在孟二冬老师病重期间,他又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孟二冬老师去世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正在国外访问,即致电哀悼,回国后他马上亲笔回信给孟二冬老师的女儿孟飞,号召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向孟二冬学习。这是公开发表的总书记最长的回信,也是他做总书记以后第一次给一位普通教师的回信。
2006年我国最重要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中提到,要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4%。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的学习研讨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的强国。
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前,深入到北京一所小学的课堂上足足听了一堂课。在今年7月份到11月份这4个月期间,温家宝总理先后召开了四次座谈会,请全国教育系统的21位老师、校长和专家座谈教育问题。规格之高、议题之实、讨论之深入、参与者之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2006年对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正如有媒体所称,“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时期”。
第二,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方面有令人振奋的进展。在旧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二十年后,新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新义务教育法无论在保障教育者义务和权利方面,还是在凸显义务教育公益性、强制性、统一性方面,无论是投入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义务教育的内涵丰富方面,都为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顺利实施,仅以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这一个机制实施以来,直接为农民减轻了负担就达100多个亿。
第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中职总招生规模已经达到750万,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了1800万。在普通高中和中职二者的比例,我们理想比例应该达到1:1,现在正有新的突破。同时2006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总投入超过了140个亿,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技能性紧缺人才培训工程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已经有1000多所学校参加到这个工程里面来。另外,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2006年培训了3000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了5000万人次,职业教育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训基地的建设。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20亿元支持了171个县的职教中心和218所示范性中职和317个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启动了“万本教材建设计划”、“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家精品课程”,教师节前,还专门请来了百名名师的代表在教育部和记者们见了面。另外,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也在顺利地进行,这一切都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正在稳步地前进着。
第五,我们国家在2006年努力地完善一整套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以大学以奖、减、贷、助、免为核心资助困难学生的体系日益健全,并且发展态势良好。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西部地区的孩子完全不用交任何费用免费上学。此外,国家设立了中职国家助学金,安排了8亿元,2006年资助了80万中职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接受中职的教育等等。虽然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这一切都昭示着国家将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郝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