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这引起了中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中国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最新一期《半月谈》杂志发表文章,对中国通过这项工程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据报道,教育部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按照到2015年中国的医护比例达到1∶1,这期间中国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
教育部等六部门据此提出:优先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4个专业领域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这项“工程”的目标任务是,在全国确定500多所(其中高职院校250多所,中职学校340多所)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有效加强相关职业院校与各地推荐的140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2003至2007年期间,共向相关专业领域输送毕业生100万人,在相关专业领域共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300万人次,以缓解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明确指出,实施该“工程”将完全采用新的职教模式。该模式包括: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根据企事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扩大相关院校的自主权;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等。
为此,中国将继续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今年要使设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领域的学生,毕业时有80%以上能够拿到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以促进就业。要通过改革培养方式,逐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力争使相当一部分人达到高级工水平。从今年开始,教育部要建立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所有高职院校5年内都要接受一次评估。就业工作将与学校的事业发展,专业设置、评估结论适当挂钩。
报道还说,在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有关部门还提出要加大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教育和培训经费,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相关职业院校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在经费安排上要向承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倾斜。
新华网 2004年5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