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第四章 城乡建设
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大力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一体两翼、七区一体”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辐射能级和城乡集约化开发建设水平,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建设由注重城市形态向注重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转变。
第一节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按照空间均衡、合理分工、开发集约和保护得当的要求,明晰主体功能、配置空间要素、落实空间政策,引导区域按功能分类发展,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融合的空间发展体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
实施市域主体功能分区。根据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制定实施《无锡市功能区规划》,确定宜兴湖、太华等镇为限制开发区域,长江和太湖无锡水面、惠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为禁止开发区域,其他市域发展空间为优化开发区域。根据未来转型发展和用地空间增长需求,将主体功能区的优化开发区域划分为优化提升、重点拓展和适度发展三类区域,同时设立若干不开发和无干扰区域,制定实施配套政策,加强管理和调控。优化提升区域,对中心老城区和锡山区东亭、惠山区钱桥、新区江溪、江阴市华士、宜兴市宜城等开发程度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本饱和的区域,按照“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要求,促进服务转型、功能优化和效率提升,不断提高经济开发密度与产出效率,未来基本不新增建设用地。重点拓展区域,对锡山区东港、惠山区玉祁、新区硕放、滨湖区华庄、江阴市利港、宜兴市丁蜀等开发强度适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作为未来城市重点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建设区域,适当扩大建设用地增量供给,降低环境容量削减强度,促进要素集聚和功能完善。适度发展区域,对锡山区羊尖、新区鸿山、滨湖区雪浪、江阴市青阳、宜兴市新庄等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可适度增加集镇建设空间,集聚经济和人口,成为服务周边农村、促进城乡一体的重要载体。不开发和无干扰区域,对锡山区鹅湖、惠山区阳山、江阴市长泾、宜兴市西渚等区域内重要的农业生产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以不开发、不干扰为导向,保持现有的空间形态,确保土地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布局。顺应高铁、城铁、地铁等建设对城市功能布局的深刻影响,发展和完善“一体两翼、七区一体”城乡建设空间格局,打造高品质、全景式现代化城市。全面推动形成以无锡市区为核心,江阴城区、宜兴城区为两翼,新型卫星城为支点的区域城市体系。无锡市区加快建设太湖新城、蠡湖新城、科技新城(新区)、锡东新城和惠山新城,增强新城集聚、集约、配套功能。江阴城区加快建设临港新城和敔山湾新城,宜兴城区加快建设环科新城和东氿新城,形成“一体两翼”特色城市形态。着力加强各区域之间规划、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整体配套,推进“一体两翼、七区一体”功能配套互补、交通快速便捷和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统筹安排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和生态区的空间布局,加快建设若干新型卫星城。
优化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落实功能区布局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和分类指导,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注重集聚产业特色,优化调整沿江、沿路、沿湖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沿江产业发展,以长江岸线整合为重点,依托临港新城、靖江园区等,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高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优化沿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向沪宁、宁杭、锡澄、锡宜等高速公路沿线地区优化集聚,依托科技新城(新区)、环科新城(宜兴)、锡山、惠山经济开发区等重要载体,重点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优化沿湖产业发展,突出环太湖地区的山水优势,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协调整合,依托太湖新城、蠡湖新城、马山、宜兴东氿新城等,重点发展高端商务、创意设计、科技研发、旅游度假等绿色产业。
第二节 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按照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提升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功能,发展新型卫星城,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载体,大力改善城市品质和整体面貌,全面推进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坚持“完善设施、打造环境、塑造形象、提升功能”原则,强化差别化功能定位,加快新城开发建设。太湖新城,以中瑞低碳生态城和“感知新城”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太湖国际科技园、金融商务中心、山水城旅游度假区和科教产业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体系,着重发展都市型产业,着力打造无锡金融、行政和文化中心。蠡湖新城,重点推进环蠡湖景区等绿带建设,着力强化旅游休闲功能,打造城市客厅和国际商务中心。科技新城(新区),优化产业和布局结构,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空港产业园和国际商务生活区等功能区,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完善市政公用、社会服务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打造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锡东新城,充分发挥承接京沪高铁辐射功能,积极打造“锡沪同城”效应平台,集聚跨国公司及大中型企业的总部以及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推动锡山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基本建成高铁站商务核心区。惠山新城,充分发挥锡澄联动发展功能,加快地铁西漳站区开发建设,高标准建设风电产业园、科创园服务外包基地和生命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风电和光伏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对锡西、锡北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中心老城区,持续推进旧城有机更新,全面完成崇安广益、南长古运河、北塘凤翔、滨湖河埒等四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更新改造通江地区、锡钢地区、北运河地区等,基本完成中心城区173平方公里范围内城中村、低洼地区改造和老新村整治,加快整合解放环路以内及太湖广场、东林广场、五爱广场等周边地区的功能设施,重点突出商贸、商务、文化、旅游等功能。促进老城区与太湖新城双核联动,着力优化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加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强化功能配套互补,提升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提升副中心城市功能。着力提升江阴、宜兴副中心城市功能,强化城市辐射能级。江阴市重点强化跨江发展和与中心城市的有机衔接,加快建设临港新城和敔山湾新城,积极发展江阴外滩地区、锡澄运河地区,整合空间布局,推进产业联动,加强基础设施对接,打造特色滨江城市。宜兴市突出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环科新城和东氿新城,大力推进环科园扩区,加快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强化环科园、开发区、陶瓷产业园区和重点工业集中区资源优化整合,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区域集聚、辐射能级。
加快新型卫星城建设。开辟新型城市化道路,高起点规划设计、高质量开发建设一批区位优势明显、城镇布局合理、带动效应较强的中心镇,统筹资源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做强产业特色,增强服务功能,提高人口集聚,推动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功能配套的新型卫星城。市区重点建设锡山区东港、惠山区洛社等中心镇。东港积极依托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发挥高铁站交通和功能集聚优势,加快建设电力装备、新材料和现代物流等专业园区,做大做强红豆杉等现代都市农业园区。洛社充分发挥藕塘西站、惠山城际站及石塘湾运河港“两站一港”的区位优势,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江阴、宜兴重点建设徐霞客、华士、官林、周铁等中心镇,加快形成集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