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第二章 结构调整
坚持人才引领和创新驱动,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努力建设创新经济领军城市,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一节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先发展服务业。全力实施服务业“超越计划”,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等跨越提升,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企业实力。提升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重点推进软件研发外包、生物医药服务外包、检验检测外包等业务发展。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推进创意设计、动漫网游、影视传媒等业务拓展。积极发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研发服务业。创新发展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科技债券融资、科技保险、民间借贷等科技金融服务业。全力加快传统支柱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增强集约发展功能,提高对整个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优化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整合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完善蠡湖和八大博览园等重点旅游休闲地的公共配套功能,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探索推进“大旅游”管理体制,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拓展旅游休闲产品,促进旅游与文化、商贸、度假、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无锡打造成为旅游度假目的地和长三角旅游度假中心城市。到2015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成为服务业重点支柱产业。提升发展商贸物流业,完善规划布局,加强资源整合,建成50个以上城市综合体,着力打造一批集聚辐射能力强的重点物流园区、重要商品市场、商业特色街区和现代商贸企业,形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创新发展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就业保障、体育健身、社会养老等公共服务业,积极发展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企业咨询、资产评估、经纪服务、会展策划等商务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业。加快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步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太湖新城金融商务区、总部商务园、服务外包园、创新创意园等一批省、市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增强功能,形成特色,做大规模。着力创新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政策和服务,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动态跟踪发展趋势,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壮大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以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在新型传感器、核心芯片、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和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建立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努力将无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创新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核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先导区。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总成和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生物产业重点发展胚胎干细胞、现代中药、营养健康食品、生物农业等领域。微电子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新材料与新型显示产业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材料、光电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控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着力推进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重点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加快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全力打造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微电子、软件与服务外包五个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与新型显示、生物、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三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建设25个特色专业园区。到“十二五”末,实现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目标。
优化提升制造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纺织、电子信息、特色冶金等传统优势制造业,着力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先进制造业,促进“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升级、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向集约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链集聚、园区化发展,培育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全国领先的制造业基地(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实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工、热电、琉璃瓦等行业的整治整合行动,全面淘汰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淘汰的工艺、产品和装备,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农业设施、农业组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规模化农业,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完善农业功能区划,继续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建立完善主要地产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一批高标准、规模化、稳定的粮食、蔬菜等主副食品生产基地,保障基本供应和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生物农业、感知农业,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形成生物育种、优质水稻、精细蔬菜、花卉苗木等一批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高效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加强农业农产品质量建设,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监管。完善现代农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到2015年,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生物农业为代表的新兴农业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现代农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引导各类要素向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优势龙头企业集中,推动重点骨干企业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在产业优化升级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促进企业优化组织结构,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壮大上市公司规模,保持无锡上市公司规模和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的领先地位。引导规模企业按产业链上、下延伸,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和配套项目,形成产业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优势,培育总部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实施“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战略,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创建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支持企业商标境外注册和专利申请,不断扩大品牌国际知名度。到2015年,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和超百亿元企业(集团),新增上市公司65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300家以上,驰名商标达90件,江苏省著名商标达48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