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施高端产业聚集工程,加快建设南北两个高端产业聚集区
统筹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生态良好、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的原则,形成分工明确、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格局。探索产业功能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的模式,整合行政资源,凝聚发展合力,增强跨行政区的统筹协调服务能力,重点推进南北两个高端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周边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方式转变。
以海淀区、昌平区南部平原地区构成的核心区为依托,发挥北京北部地区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北清路、七北路沿线空间资源,强化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做大做强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着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到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以现有专业园为基础,形成4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功能区: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等区域形成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互联网、云计算等研发产业功能区;在环保园、创新园等区域形成物联网、通信信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功能区;在永丰基地和航天城区域形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在上庄和农林园区域形成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产业功能区。加快未来科技城、生命园、国家工程创新基地建设,形成3个500亿级的产业基地。同时,以稻香湖、回龙观、北七家、小汤山为基础,建设北部地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
发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作用,推动丰台科技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等联动发展,着力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装备制造、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等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到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将数字电视、移动硅谷、航空航天和汽车产业打造成4个千亿级产业,将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微电子产业打造成4个500亿级产业。形成以亦庄园、通州园为核心的高技术制造业功能区,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新媒体产业基地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以丰台园为核心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总部经济功能区。
加强联动发展,建设一批特色突出、企业聚集的高端产业集群,形成若干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专业化产业基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引导各产业、价值链细分环节在不同专业园聚集。加快建设以石景山园为核心的文化创意特色功能区、以电子城为核心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研发中心功能区、雍和园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及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德胜园研发设计与出版创意产业园。
制订和实施以下措施:
1.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做好城市建成区存量土地资源挖潜和置换工作。优化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调整。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的集约利用模式,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
2.降低开发建设成本。研究制订中关村示范区土地出让收益专项用于中关村示范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等的支持政策。结合中关村示范区产业特点,提高土地使用强度,合理规划建筑高度,适当提高容积率,布局错落有致,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支持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建设孵化器和标准厂房等自持物业,提高公司运营能力。
3.提高开发建设的行政审批效率。按照市政府“加快、简化、下放、取消、协调”的精神,进一步梳理土地储备开发审批程序,调整简化土地一、二级开发过程中的重复审批环节,研究完善土地出让价格评审机制,解决土地一级开发资格需要分期授权的问题。将其纳入市政府绿色审批通道,加快手续办理,提高效率。
4.建立符合示范区特点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参照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建立符合中关村示范区特点的评价体系,作为园区建设单位考核、入园企业考评和退出的评判基础。
5.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市区两级政府统筹力度,集中力量为南北两个高端聚集区和产业基地提供教育、人才、资本、商务、交通、居住等城市功能配套,提高资源、环境等区域承载能力。将产业园的员工配套住房纳入全市住房保障体系,统筹研究制订相关政策。
6.制定严格的项目准入标准。按照创新能力、地均投资量、地均产值、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对入驻南北两个高端集聚区和产业基地的项目进行审核,入驻集中新建产业基地的企业和项目必须符合中关村示范区产业规划和准入标准,确保中关村示范区产业的先进性和用地效率。
7.创新土地供应方式。中关村示范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发展项目的用地供应,按照国家和本市现行办法办理。鼓励以租赁方式向高新技术企业供给土地,加快推动中关村示范区重大产业项目入驻。
8.加强土地储备。统筹中关村示范区各园年度土地储备开发计划,加大政府主导土地储备开发力度。
(六)实施科技金融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机制
优化投融资环境,聚集整合金融服务资源,开展先行先试的科技金融创新试点。重点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设计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十百千工程”企业、高端领军人才创办企业、承接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企业、并购重组企业、重点产业技术联盟、获得创业投资的企业以及创业投资机构的综合融资支持,完善投资、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
到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0家以上,在境内创业板形成“中关村板块”;扩大和完善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建设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在中关村示范区聚集一大批天使投资者、股权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继续保持中关村创业投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扩大科技企业信贷规模,大力推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银行信贷专营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在中关村示范区设立发展;建立科技保险保障机制,增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