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场走出一波“小反弹”。
6月11日是端午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受美股大涨提振,沪深两市早盘双双高开,后在石化双雄及银行股上涨的带动下,股指涨幅一度超过1%,但在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加上端午小长假的影响,市场谨慎和观望心理导致两市冲高回落,全天呈逐波回落走势,两市股指勉强收红。
略超预期的CPI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3.1%,环比下降0.1%,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1%,环比上涨0.6%。在一些机构看来,此数据意味着目前中国经济有放缓趋势。
“这可能和外部经济增长障碍较多以及国内宏观政策面紧缩有关。而从CPI同比增长3.1%这个数据来看,虽然略超预期,但基本属于温和通胀范围内。”大成基金指出。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数据来看,CPI和PPI均略高于市场预期,但在M2增速继续显著回落、资产市场不振、对投资的调控效力开始发挥、国际大商品价格走低等多因素的影响下,通胀的压力正在消退。预计下月CPI将转平并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到顶,全年平均在2.5%左右。而PPI增速将会有所回落。“通胀高峰和调控高峰正在过去,政策效力渐达高潮,推动经济向下小步滑动,未来两三个月经济会继续小幅下探寻求支撑。四季度估计GDP能够在9.7%左右见底,预计 全 年 GDP同 比 为10.6%-11%。”该人士同时预测。
短期内的政策真空期
不少机构都在采访中表示,短期内政策应该会处于真空期,因为前期政策的真实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真空期”并不等于没有压力,因为此时前期的紧缩政策还将继续起作用,所以未来数月经济已趋稳甚至回落为主。
对未来政策的预期,交银施罗德表示,目前央行虽然在公开市场操作上,保持了连续3周的净投放,但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前段时间银行间市场资金短缺的影响,以及外汇占款减少对整个货币投放以及经济活动的支持,并不表示政策已经转向,所以在这个时候,“公司并不认为政策会放松”。
而对后市看法的分歧在于,即目前是处于下跌缓冲期或是处于逐渐抬升的底部。交银施罗德史伟向记者表示,市场在折腾一段时间后,或将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A股跌到当前位置,已初步具备一些底部特征:今年的股市调整前,股指就不算很高,但下跌幅度却超过20%;从估值水平来看,动态市盈率已与2008年1664点时相差不多,这对市场已有一定的支撑。
“目前,机构跟个人投资者的仓位已显著降低,基金平均仓位从90%下降到了70%左右。在一个仓位不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杀跌的动力应该不是特别强。”史伟称。
以周期的眼光看市场
今年以来沪深A股屡遭重挫,中间“弥足珍贵”的反弹也只充当了昙花一现。年初跟着“虎头行情”热血沸腾的投资者,现在却心灰意冷。大多数投资者都在承受着半年来接近20%的平均亏损率。海富通基金由此建议投资者,应以新的眼光看待市场。市场是波动的,有宏观经济的大周期,也有年内、季内、月内甚至一天之内的小周期,投资者不应忽略这些小周期,反而应对其正视及利用。
“在近期A股震荡下挫的过程中,周期性行业与非周期性行业便表现出明显差异。金融、地产等周期性板块整体领跌盘面,而医药、白酒、电子、传媒等行业相对比较抗跌。投资者若把握了这一规律,在下跌行情中超配非周期性行业,上涨行情中配置周期性行业,有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海富通基金称。
展望后市,东吴基金投资总监王炯指出,下半年政策面还是会相对偏紧,因此在投资上应相对谨慎,仓位总体保持偏低。在投资标的选择上,也相对弱化周期型行业的配置,而是主要围绕“调结构”而演绎,“重点配置新能源、新技术、新消费等新兴产业所孕育的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王炯强调:“相比于大的基金公司,中小公司往往不具备资金和市场影响力优势,因此,对企业价值的分析和判断,就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而在信诚深度价值基金经理张锋看来,今年的市场异常复杂,虽然抓住经济结构性调整带来的投资机会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挖掘个股背后的价值低估原因仍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中国股市的长期表现,张锋很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空间还是很大,从消费来看,中国人均指标还是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包括印度等国家,如果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性调整能顺利完成,中国经济的上升空间会非常大。
加息可能性变小
由于此次公布的数据基本都符合之前预期,“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谈论加息意义已经不大,只能说加息越来越像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当然之前也有很多机构预测5月份之后CPI涨幅会逐渐回落,这还需要等待6月份数据出炉才能作判断。
目前已有机构预计,由于基数的影响,6月的CPI可能会达到3.5左右的水平,这个时候政策的压力会相当大。所以,短期内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目前国内外环境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加息的可能性也会比较低。
对于很多投资人而言,都比较担忧加息影响债券投资的收益率。银华信用债券基金经理孙健对此认为。加息分为加息初期和连续加息两个阶段,只有连续加息将对债券市场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今年在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下,央行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的加息预期已经弱化;长期来看,明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温和通胀下的加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较小,加上信用债本身具有较高的票面利率,在加息背景下具有可对冲利率风险的优势。
更有机构认为,目前看短期内加息已无可能。因为事实上目前阶段已经错过了所谓的“加息窗口”。目前情况看,物价可控,经济过热缓解,没有加息的触发因素。而且,紧缩的信贷政策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能够部分替代“加息”政策的功能。“现在需要预防的反而是对于经济较强的过于乐观的预期,因为一旦误判,在更加紧缩的环境下,经济可能会出现硬着陆风险。”该人士提醒说。本报记者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