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增长:破除“产业悬崖”
“先进的特大城市、落后的腹地,是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布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权威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分析说,长期以来,京津两大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在发展上相互脱节,彼此间的空间联系松散、薄弱。周边中小城市特色不突出,产业承接能力不强,使得这一地区产业梯度落差过大,甚至形成“产业悬崖”。
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发展上各有所长给人们带来希望。北京拥有知识经济等优势,天津拥有加工制造业和海运等优势,河北则拥有重化工业和资源等优势,三方优势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强化京津冀更深层次的合作,将更有利于三方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这一认识,在三地引起强烈共鸣,并在高层取得高度共识。
可喜的是,来自各方的力量正在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加速融合。往返于京津冀三地间,记者看到已启动大规模的城际轨道建设,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通车,只需半小时;第二条京津高速路已通车;北京到石家庄的城际客运专线正在建设。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都将进一步把京津冀连为一体。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三省市正紧密协作,联手推进区域内海港、空港、公路、铁路多种运输能力建设,以现代化交通体系构筑京津冀紧密都市圈,合力启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不仅仅是交通,京津冀区域协作已经在旅游、生态、能源等领域出现一系列实质性的进展。
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首钢结构调整方案,首钢与唐钢共同组建了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投资677亿元,在河北曹妃甸新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来自首钢集团的最新消息说,今年7月,京唐钢铁厂将全面投产,达到年产钢950万吨规模。天津的一些产业也在逐步向河北延伸。
近两年来,北京CBD东扩、南城计划、通州国际新城等规划相继出台,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开始呈现出“东南飞”的景象。紧邻北京的河北廊坊市下辖的三河、大厂、香河、固安等地也迅速出台对接措施。河北省委政研室研究员胡冬原说,到2020年,河北要推动环京津23个县、市的绝大部分达到中等城市规模。涿州、大厂、三河,甚至唐山、保定等地都将会加速与京津对接。
在京津冀区域,以北京和天津为双核。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京津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双高地。北京主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将成为我国的国际管理和控制中心型的国际节点城市;天津以现代制造业和国际航运物流疏散枢纽为支撑,成为区域性的节点城市。两大城市各以不同产业为主导,在产业融合上的空间相当大。“不同梯度,协同竞争”,将是京津双核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的主旋律。
陆大道认为,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里不是在白纸一张的荒地上进行原始创业。现在要做的是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区域内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