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被业界誉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元年,6月底,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即将全部并网发电。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说:“国家所有关于海上风电的政策制定,都要取决于东海大桥项目建成后的实际运行效果。”东海大桥项目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其建设的本身。
这个中国海上风电里程碑式的工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克服了哪些难以想象的困难,前期选址工作是否科学、风电机组能否适应海上环境、施工和维护成本高怎么解决、上网渠道是否顺畅。为此记者走访了上海东海大桥项目相关方。
打破国际垄断巨头的技术封锁
目前,海上风电在国内外尚无成熟可以借鉴的发展路径,东海大桥项目的建设则在风机技术、海上风电场维护、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吊装施工、风电场设计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破了国外垄断的技术封锁。
比如,在风机设备制造和研发方面,华锐风电首次开发出了适应我国海上环境的3兆瓦机组,在技术路线、防腐、抗台风、抗盐雾、低成本维护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先例甚至世界第一。
华锐风电的工程技术人员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华锐攻克了3兆瓦风电机组总体设计、载荷计算分析和优化、增速机齿轮箱、轮毂、机座球铁铸件等关键技术难关,同时实现了3兆瓦增速机、轮毂、机座等核心部件的自主内部配套。”
业内一位人士对记者说:“当时,国外某风机制造商看到中国海上风电缺少经验和技术,漫天要价,正是由于华锐风机的中标,大大降低了此项成本。”
风机制造出来了,这个庞然大物的运输摆在了中交三航公司的面前,其重心稍有偏移就会发生危险,中交三航公司为此新建6000吨级专用工程驳船的到来解决了运输过程中风机重心移位、倾斜等难题。
接下来的海上吊装环节可以算是最困难的事了,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开情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海上风机的整体吊装技术国外公司严格保密,我国通过自主研发,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海上风机过载系数不大于0.25g的技术及精确定位、软着陆供能缓冲系统等,成功吊装全部风机。”
据记者了解,在吊装环节,工程技人员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合作研制了适用于海上风电机整体吊装的软着陆装置,实现风机整体平稳、安全、可靠地安装就位;开发研制了同步顶升精定位装置,轻松自如地使风电机整机经过平移和回旋实现螺栓精对位。此外,又专题研发了起重船吊钩中心GPS定位系统,使吊装风机的起重船能快速、精确地到达指定船位。
在东海大桥项目建设过程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虽然很多“首创”是被逼出来的,但结果无疑是为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树立了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