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J.D. Power and Associates发布专题报告《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展望》显示:2015年中国乘用车(包括轿车、SUV和微客)的销量将增至1355万辆,较2009年(870万辆)增长55%以上。
报告预测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格局,以及汽车厂商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
据分析,近年来各类汽车厂商在中国实现了高额利润。尤其是2009年,政府出台了刺激政策以及相当于中国GDP三分之一的大规模银行放贷,促使汽车销量陡增,汽车厂商也取得丰厚的利润。然而这样的刺激政策不可能长期维持。
据分析,在中国,汽车厂商必须克服众多市场和体制方面的障碍:其一中国市场竞争高度白热化。到201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有90多个汽车品牌,为全球所有汽车市场之最,相当于美国市场乘用车品牌数量的两倍以上。另外,到2015年,有300多款车型在中国生产,另有数百款进口车型。各地省级政府为促进本地就业和税收会争相保护本地汽车产业(包括供应商),将导致目前高度竞争的格局延续到2015年。其二,厂商过度分散、产品数量繁多,将促使价格和利润下降。二三线,乃至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潜在市场。从这些数量众多的城市中准确选择覆盖目标将对汽车厂商至关重要,并且将使得资源分配、风险和成本更为复杂。寻找富有经验的经销商和经销人员将构成另外一个挑战。第三,2015年,虽然外国汽车厂商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方面将依然占据优势,但与自主品牌相比其领先差距将不断缩小。中国汽车厂商在与合资企业外方伙伴的关系中,尤其是在产品策略、分销和营销方面,将变得更加强势。
J.D. Power预期,2015年中国乘用车产能总量达到1960万辆,但产能利用率仅为66%。据分析,产能利用率过低是导致汽车厂商在中国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工厂通常需要至少实现80%的产能利用率才能抵消高额的固定成本。因此,汽车厂商将寻求减轻亏损运营风险的途径,包括合并、增加出口以及采用更加高效的柔性生产模式。
目前,中国有1.3万多家汽车经销商,其中约1/3声称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在这些经销商中,大部分依靠新车销售利润来维持运营。新车价格将继续面临更大压力,业绩不佳的零售商将会被淘汰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