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东莞八大支柱产业集群强势发展而言,新能源、光电、生物技术以及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会给人留下一种全、小、散的印象。
所谓全,即产业涵盖门类齐全。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东莞从事生物技术的企业基本涵盖了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门类,产品品种以生物农业、生物医药和生物环保产品为主,此外生物食品和生物化工都有所涉及。
又以光电产业为例,东莞企业也涵盖LED、OLED和光伏三大门类。尤其在光电照明领域,有企业不惜成本从事衬底、外延片和芯片等中上游技术开发,而更多企业狂热地集中在封装、应用等中下游环节,以致造成市场过于饱和的表象。
所谓小,即企业规模小。这些热衷新兴产业的不乏民营资本,他们在外资工业的示范和带动下创立,在加工贸易模式中成功积累资本后,开始转型新兴产业。这些民营企业尽管规模小、实力弱,但却是自有品牌和自有创新的“两自”企业,这些企业中不少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个别企业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所谓散,即产业分布较散。从东莞现认定的15个市级产业集群来看,仅常平光电以新兴制造产业名列集群名单,大部分新兴产业分布较分散,除了LED光电照明的产业配套相对完善之外,其他产业因受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相对孤立。
为此,也不难看出,尽管新兴产业已经被逐渐作为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但还远没有资格成为标杆。而采访东莞一些从事光电、新材料制造生产行业龙头企业发现,他们在看到行业无限远景的同时,正在经历着过程的阵痛。
诸如投入成本与产出的压力,不仅如此,新兴产业的市场尚未成熟,再加上传统的区域保护等市场壁垒的存在,使得新兴产业的发展出现颇为停滞的现状。在记者采访中,得知在新兴产业中因为订单不足,导致生产线开工不足状况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这不免让人感到心痛,企业下重金购买好设备,花血本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终于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却不得不面临着产能闲置。传统产业、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的产能闲置,开工不足问题,为什么会再次传导到新兴产业发展上?
对于去年有人提出的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出现过剩的观点,一些本地企业的老板是不认同的。他们认为,新产业从来没有过剩,而是没有推广利用,他们认为中国在新兴产业的推广利用上还远远赶不上国外。
应用环节的力度缺乏,导致新兴产业渠道的堵塞。一位老板更是直言不讳:“这简直是恶性循环!”应用不到位,市场需求没有开发出来,直接导致企业产品滞销。仿如“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而长期的订单不足、产能闲置也难以刺激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投入。
以光伏发电为例,有专家曾指出,只要在现有电价上增加两厘钱,就可以推动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行内也在期待国家从政策的高度,实质性地推动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而就东莞来看,企业又期待地方政府做些什么呢?有些老板说“哪怕是‘四两拨千斤’的支持也行”,有些老板则期待更多的市场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