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初步形成
烟台市岸线资源丰富,滨海地带聚集了众多港口、园区和大型企业,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阵地。烟台将以中心城市六区,蓬莱、龙口、招远、莱州四市威乌高速两侧滨海地带,海阳、莱阳两市青威高速至滨海地带为依托,打造蓝色经济隆起带。
烟台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引擎。据港口负责人介绍,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为烟台港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烟台港重点工程之一的西港区建设工程,今年获得了15亿元的建设资金,成为开工以来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
目前,烟台港正努力争取挤进油品、矿石、集装箱、煤炭四大货类区域战略层面,已与宝钢集团、中海集团、国投交通公司缔结战略重组合作伙伴,全力打造港口核心竞争力。今后3年,烟台港集团将由亿吨大港向一流强港迈进。
创建国家级创新企业提高科技含量
烟台地处北纬37度至38度间优良海洋生物产区,可以为海洋生物高技术开发利用提供优质原料。下一步重点提升海洋生物育种优势,突破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生物制品开发,打造国家级海洋生物产业基地。
记者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承担的“海洋低值水产品蛋白质高效利用技术转化与示范”项目入围2009年度国家农业科技转化项目。本项目是以烟台市资源优势的海水鱼加工副产物和远洋渔业资源秘鲁鱿鱼为原料,开发低值蛋白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
实施海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海洋创新型企业,到2015年,烟台将创建20家省级和10家国家级创新型龙头企业。
烟台是山东唯一跨黄、渤两海的城市,海域面积接近陆地面积的两倍,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烟台来说,是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重大机遇。10月初,烟台初步形成了蓝色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纲要,要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举全市之力打好这场蓝色经济之战。
科学开发三湾三岛陆地向海洋延伸
海湾海岛是蓝色经济由陆地向海洋跨越的前沿。烟台市沿海分布着太平湾、龙口湾等七处面积较大的自然海湾,岛岸线占全省的44.2%,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岛屿72个,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宝贵财富和开发亮点。
为此,烟台市提出科学开发三湾三岛,其中丁字湾投资1500亿元左右,建设集旅游、度假、高科技工业园区等于一体的滨海生态旅游基地。太平湾是莱州湾的一部分,是我国最大的日晒盐基地。 龙口湾岸线长24.5公里,建港条件优良,规划发展港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产业。
构建343蓝色产业体系发展新兴产业
产业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烟台市确立了构建“343蓝色产业体系”,壮大三大战略优势产业,优化提升四大骨干支柱产业,突破发展三大新兴高端产业的蓝色产业发展重点。
据介绍,烟台在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海洋平台订单占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25%,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能够生产在4000米海域钻探的世界最新先进海洋钻探瓶体。
目前,共有来福士海洋工程、中柏京鲁船业、巨涛海洋重工等16个船舶制造企业在烟台设厂。船舶制造业正成为烟台临港产业新的增长点。今年烟台市海洋装备制造业在建项目10个,总投资70多亿元。到2015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达到45万吨、船舶制造能力达到550万载重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
加快能源开发建设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后盾,烟台是全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约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下一步,烟台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启动长岛海上百万千瓦风电场示范项目,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到2015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
能源设施方面,烟台将以电力建设为中心,构筑安全、经济、环保的电力保障体系,到2015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80万千瓦。同时稳步推进能源储备工程,加快能源输送管道建设,建设千万吨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和大型煤炭中转基地。到2020年,建成供应能力强、结构优、效率高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鞠平 任昌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