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总量年增8%,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垃圾填埋量相当于每年占掉500亩土地,北京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垃圾危机——
垃圾围京城
日产垃圾1.84万吨,但垃圾设施总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4吨,实际日处理量只有1.74万吨,设施超负荷率达67%,现有垃圾处理设施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
北京的垃圾处理形势到底如何,怎样解决垃圾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在北京进行了调查。
①垃圾也能成危机?
日产垃圾1.84万吨,填埋量相当于每年占掉500亩土地
每天早晨,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先生手里都要拎上3个垃圾袋下楼,厨房一大袋,卫生间两小袋,家庭垃圾量每天都减不下来。和张先生家的状况一样,在这样一个人口达1800万的特大型城市里的每个角落,垃圾的增加已是常态。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每年产生生活垃圾只有200多万吨,至1997年,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已上升到1.5万吨,而今日产1.84万吨垃圾的数字还可能再攀升。
“垃圾量的增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废处副处长邓俊说,随着经济发展,北京早已迈入国际特大城市的行列,人口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的就是垃圾量的激增。
此外,不可持续的处理方式也带来了北京垃圾总量激增的后果。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著名垃圾对策专家王维平告诉记者:“原来对垃圾的处理只是简单地把垃圾搬出城露天堆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北京基本上被垃圾包围。”
“虽然在90年代开始有了垃圾处理的概念,但是简单填埋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减量的问题,而且由于垃圾管理缺乏前端观念,量的增加是必然结果。”王维平说,垃圾中包装物的增量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垃圾管理前端的缺失,虽然多年呼吁,但我国目前尚没有限制包装等有关法律。
“今天的产品就是未来的垃圾,从目前来看,我们还处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阶段,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我们又是一个制造大国,垃圾量的增加也就不足为怪了。”邓俊说。
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根据目前北京的垃圾填埋量计算,相当于每年占掉500亩土地,对于北京这样一个土地资源非常缺乏的城市来说,危害显而易见。然而垃圾对城市的影响远远不仅于此。挤占百姓的生活空间,影响生存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这样的结论早已耳熟能详。垃圾的具体危害更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释放的甲烷可产生温室气体;硫化物等臭气直接影响空气质量……
“垃圾的成分与数量反映经济发展情况,反过来说垃圾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影响。”王维平告诉记者,在欧洲中世纪,由于不能妥善解决垃圾问题,欧洲各地瘟疫流行,造成了百万人口的死亡。在许多世界名著比如《悲惨世界》、《双城记》中,都对当时的情形有所描述。垃圾带来的危机如果解决不当,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