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任务
(一)中长期重点任务
从事关现代渔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着手,超前部署影响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与紧迫性的重大科技领域,重点在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业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装备与工程以及渔业信息化等六大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研究。
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领域。加强育种理论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重要养殖种类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快饲料、渔药和免疫制剂开发,建立高效、环保、优质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促进水产养殖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加强集约化养殖设施开发和相关技术研究,提高设施渔业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加快养殖业产业化进程。
水产品综合利用领域。开展水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技术研究,建立大宗、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加工率,延长产业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手段,建立水产生物产物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为推动我国水产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
渔业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加强长期、连续、全面监测理论和技术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提高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水平;加强开发利用和增殖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合理养护、修复和保护渔业资源与环境;加强大洋、公海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新的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内涵。
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针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研究建立系统的水产品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研究捕捞、养殖、加工和流通等主要生产环节危害控制技术,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和监控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领域。加强集约化养殖设施、水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现代远洋捕捞装备和综合配套技术以及渔业工程技术研究,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和技术运用,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系统配套性强、有利于产业化的渔业装备及设施,提高我国渔业装备和技术总体水平,推动产业化进程。
渔业信息化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渔业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建立渔业信息共享体系、渔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渔业生产智能系统,提高渔业信息化程度,为全面提高渔业宏观管理决策水平和渔业信息化综合服务管理效率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
(二)“十一五”期间重点任务
“十一五”期间,努力争取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国家高新技术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等计划对渔业科技的支持,重点部署国家渔业科技支撑、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948”引进计划、跨越计划及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围绕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渔业科技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集成以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突破和提升,不断增强我国渔业科技创新能力。
1、组织六大科技创新行动
——水产主导品种培育技术创新。针对目前我国水产良种覆盖率不高的问题,“聚焦”鲢、草鱼、鲤、罗非鱼、大黄鱼、牙鲆、对虾、河蟹、扇贝等养殖主导品种,创新水产育种技术,稳定熟化一批名、特、优养殖对象的繁育技术,建立符合我国水产养殖特点的高产、优质、抗逆、高效的综合育种技术体系和支撑平台,大幅度提高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提升水产养殖生产能力。
——水产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频发的严峻形势,突破对虾病毒病、鱼类细菌病等水产重大病害的监测、预警、诊断与检测技术,构建水产养殖疫病预警技术体系;研制主养鱼类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加强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等禁用渔药替代技术研究,创新生态防治新技术,显著降低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建立水产养殖病害多元化防控技术体系。
——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显突出的实际情况,加强水质、投入品、养殖生产、检验检测、保鲜运输等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研究饲料蛋白源节约与替代技术,研制环保高效渔用饲料,开发渔药合理使用与药残快速检测技术,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水产养殖方式比较落后的实际问题,突破多元生态健康养殖、池塘集约化养殖等关键技术,全面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重点研究海水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装备及设施,显著提高我国渔业装备现代化水平,逐步改变我国目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落后水产养殖方式,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重点研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选择性渔具渔法、海洋牧场营造以及渔业资源增殖管理等技术,为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行动提供技术手段;突破水生濒危物种驯养、繁殖、救护和外来物种生态安全评价、预警核心技术,为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护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生态灾害评估与生态重建等技术研究,为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提供技术保障。
——渔业节能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渔业节能技术落后,渔业单位效益能耗过大的严峻现实,以构建资源节约型渔业节能新模式为目标,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渔船节能机械、助航、捕捞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发展环保、节能、高效生产渔船;研究开发养殖高效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装备,推广生态、高效、节能型养殖生产工艺技术和模式;加强对水产品加工和船网机具修造耗能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产品,显著降低渔业产品综合能耗水平。
2、实施三大科技示范推广工程
充分发挥现有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按产业链条进行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同时,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工作要求,以推广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渔民对科技的吸纳能力,促进渔业科技、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示范工程。根据现代渔业的产业迫切需求和不同水域特点,以主导水产品种为重点,以研发、熟化产业链条中重大关键技术为核心,良种良法配套,将鱼、虾、贝、藻等优良品种、病害防治技术、饲料开发和利用技术、水质调控技术以及水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技术等进行组装集成和示范,使单位面积水域产出效率大幅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得到明显提升。
——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优势水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加强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专家负责、专人包户的形式,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和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新型渔民科技培训工程。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渔民转产转业培训等,切实提高广大农(渔)民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渔民技术能人和科技示范户,全面提高农(渔)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开展四大公益性基础工作
进一步强化渔业科技公益性职能,系统部署渔业科技公益性、基础性工作,构建我国渔业公益性基础工作的有效工作体系、完善技术体系和稳定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渔业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科技支撑能力。
——渔业资源监测。围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渔业资源监测理论研究和技术体系构建,提高我国渔业资源监测水平。开展我国海洋、内陆水域及主要远洋渔业作业海区水生生物资源的长期常规性监测与评估,提出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增殖措施。
——渔业环境监测。加强渔业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建立和健全渔业环境监测技术工作体系,开展我国近海、主要江河流域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性监测,提出环境染污对渔业水域生态的影响及应对技术措施。
——渔业标准研究。围绕水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要水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标准研究、宣贯和实施,强化渔业标准化人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渔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规则的渔业标准化体系。
——渔业信息与战略研究。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建立我国渔业信息基础平台和渔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加强渔业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