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右岸电站70万千瓦机组的全部国产化
从事工程建设的人都知道,如果说拿到核心项目的主承包商是在吃肉,那担当分包商的企业只能喝一口汤。可是,中国企业毕竟还是缺乏7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核心制造技术,他们怎么才能完成从分包商向主承包商的角色转变呢?为此,中国三峡总公司不仅要求国外中标企业转让技术,还为此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学费。不过,请来了洋师傅只是第一步,剩下的就全都得看学生自己的本事了。
石清华,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轮机研发团队的副总指挥,1998年,他被派往加拿大GE公司,专门学习水轮机的核心技术。
记者:“都学到一些什么技术呢?”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石清华:“所有水轮机和发电机的设计,开发,设计,制造,制造工艺方面的东西,所有的基本上都学会了。”
赵永智是与石清华一起去国外学习的设计人员。他告诉记者,学习期间他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研究试验中心副总设计师赵永智:“根本瞧不起,当时我们真的觉得很难受,我们当时交了几个朋友,也叫朋友,他们在他们的实验室台上对我们已经说,像教授教小学生这样的感觉了。”
石清华告诉记者,去国外学习之前,由于我们的技术落后发达国家30年之多,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重点工程的招投标都被世界几家大公司垄断。有的项目即使是国内的企业拿到了,也需要与国外合作,特别是遇到问题请求帮忙时,到处都是狮子大开口。
石清华:“像这个水轮机的转轮,在三峡技术转让之前,为了市场,我们都只有找一家国外企业,由他们来设计来开发,一张图纸大概技术转让费就要150万美元,而且还要销售金额的4%提走,再加上他还要把转轮制造卖给我们,高价卖给我们,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相当于别人吃肉,我们只能喝汤。”
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喝汤的滋味实在不好受,2001年,从国外学习回来、年仅36岁的石清华成了啃这块硬骨头的带头人。为了支持他的研发,东方电机公司专门建了一个实验室,为了生产三峡机组,还专门建了一个大厂房,过去研发人员只有4人,增加到30多人,一切围绕着三峡工程。
石清华:“应该说通过三峡的消化吸收,包括再创新,那么现在这些人员都已经成为了国内水轮机组方面在设计开发方面的专家。”
就这样,石清华带着东方电机公司的研发团队一次又一次进行论证,负重前行。他们首先要做一个比70万千瓦的水轮机小几十倍的模型,然后把模型拿到国家进行检测,合格之后才可以进入到投标的环节。
石清华:“它要求在中立的实验台再去做一次实验,校合这个性能,到底是不是和你自己本身的实验台做出的一样。”
2003年,在三峡右岸电站12台机组招投标时,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和哈尔滨电机厂,分别拿下了4台机组。其中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的4台机组价值共15亿元,平均每台3.75亿元。
石清华:“应该说左岸水轮机水轮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从目前看来,国内制造商都掌握了。”
石清华说,三峡左岸电站的建设,14台机组全部国外的企业承揽,而我国研究人员在国外所学到的也是他们的核心技术,所以我国的企业拿到订单之后,最初对右岸电站的设计并没有太多的改进。但是当把左岸的水轮机克隆到右岸,就在第一台机组运行之后,石清华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石清华:“(三峡)左岸存在着一种特动的振动区。”
从1998年算起,东方电机公司水轮机副总设计师石清华和他的团队真的只用短短6年时间,就掌握了国外企业比我们先进30多年的70万千瓦机组制造技术。不过,三峡工程对他们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结束。右岸电站一个重大技术隐患浮出水面,让石清华意思到,刚刚出师的他们,现在必须比洋师傅更高明。
石清华介绍说,事实上,对于这样的振动区目前在国际上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东方电机公司的研究人员却认为,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在先天的设计方案上,这个特殊的振动区如果不解决,长时间运行之后,将可能导致不能正常发电,甚至转轮叶片断裂等问题。
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石清华:“从长期来说对发电机确实是致命的。”
在东方电机公司的研究中心,石清华告诉记者,经过反复设计,上千次的试验,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找到了水轮机机组振动区产生的原因。
石清华:“就是因为这里面的涡带,它是盘旋着,像蛇一样地盘旋着的,现在我们通过研究以后,发现这种振动,这个涡带是可以通过改进设计减少的,我们现在的涡带是直的,直的涡带,它引起的震动就很小。”
不仅如此,石清华的团队还发现,水轮机接线方式的错误也是导致振动的主要原因。
石清华:“接线方式不对,产生了环流,产生了电磁的环流,就是谐波,谐波引起的振动。”
三峡右岸电站出现的振动区,在左岸电站同样发生,由于东方电机解决了振动区的问题,所以三峡总公司随即委托东方电机公司,开始了对左岸电站的部分机组进行改进。
石清华:“通过右岸机组的设计制造发现这些问题,对左岸机组的原来洋老师的机组(出现)的一些不足进行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