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中,决定成败的不仅是收购的价格
全球金融危机让不少中资企业看到了机会,他们希望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国外著名的品牌、销售渠道和核心技术。
但这些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却往往存在不少障碍,这几年若干起看似便宜的海外并购案结局都不太顺利,像TCL收购法国汤姆逊、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南汽购买英国MG罗孚等等。看来在海外并购中,决定成败的不仅仅是收购的价格,还要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多下点功夫。
在大连远东集团,齐树民告诉记者,在并购格林菲尔德的初期,他们与美国的肯纳集团的谈判异常艰难。
大连远东集团负责人齐树民:“我们谈判的最艰苦的地方是在劳动力,劳动力成本的这种转嫁问题上。”
曾经在美国本土企业当过厂长的齐树民知道,由于国情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法律等问题,劳资纠纷是关系到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所在。
齐树民:“根据我们的需要,需要一个,雇过来一个。”
除了国外的劳动力让肯纳集团自己解决以外,齐树民考虑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利用国内现有的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来进行生产,为此,他决定并购以后,将国外的先进设备迅速迁移到国内,进行生产。齐树民称之为远东并购的自创模式。
齐树民:“把国外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外加它的装备带到中国来,在中国实现生产功能,然后利用它的品牌、利用它的销售渠道在国外销售。”
其实,早在2008年6月齐树民就以1900多万美元收购了德国的一家知名的刀具厂,并且将主要的设备运回国内生产,取得了可观的生产效益。
远东企业集团销售负责人苏立:“这个事一个新下的订单,25万欧元。”
记者:“你们新增加了多少订单?”
苏立:“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已经是1200万欧元,金额的订单。”
齐树民所称的远东并购模式,是将技术、设备迅速转移到国内,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本土化生产,这就规避了国外的劳资纠纷。在海外并购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风险来自目标企业的债务,怎么才能避免在并购过程中陷入债务黑洞?再来看看一家软件公司的办法。
郑时雨是大连亿达信息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就在不久前,他们公司刚并购了日本的一家软件公司,而并购的原因则起源于画面中这项世界前沿的可视光传输技术。
大连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时雨:“可视光就是解决了在很多特定环境之下用这种只要有光线就能做数据传输这么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所以会把我们,特别是结合中短距离的通讯有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为了得到这项技术以及这项技术的研发团体,郑时雨想到了并购日本的这家公司。
郑时雨:“有了这个金融危机以后,他们也碰到了自己的一些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所以反倒促进了我们这样一种结合的一个机会。”
在并购了日本的这家公司以后,郑时雨通过一段时间把客户、技术、专利都转移到了亿达信息公司,然后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郑时雨:“把它原来的公司给它注销掉。”
郑时雨告诉记者,将原来的日本公司注销掉,可以规避并购后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
郑时雨:“有利于我们去防范财务债务法律各方面纠纷风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利用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契机进行海外并购,地方政府在推动的同时首先要有风险意识,给企业充分的自主权。
大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刘岩:“政府不要代替企业作出这种并购的决策,也不要强迫企业,我们现在是要服务企业,推动企业,你不能代替企业,强制企业去买一些什么样的企业。”
除了政府在资金、政策、进行扶持以外,企业本身对起国际市场也要进行仔细全面的调查和咨询,认清自我。
齐树民:“我不太赞成,中国企业收购了国外企业以后,派一些中国人努力去把国外运行不好的企业或者运行很困难的企业用中国人的管理去把它管理好,我想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