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缓解广东“油荒”
■每年新增产值500亿税金100亿
■不征一分地排污不增反减 李晓莉、汪令来、蔡湛
本报记者 李晓莉 汪令来 通讯员 蔡湛
作为刚公布的“广东新十大工程”之一,茂名石化2000万吨炼油改扩建工程新春再传喜讯———继成为全国最大的百万吨乙烯基地后,全国最大的炼油基地在这里正加紧推进、呼之欲出:待工程2011年完成后,茂名将具备每年2550万吨炼油能力,每年至少新增产值超500亿元和税金100多亿元。
在金融危机的寒冬里,类似振奋人心的消息,仿佛一抹抹春色,耀过长空:今年第一个月,茂名石化在全国同行中一骑绝尘,炼油乙烯双双盈利,向国家交税高达13亿元,创下月度纳税最高水平。茂名石化,这座已拥有50多年历史的共和国老石化基地,如今活力十足,悄悄改变全国乃至亚洲石化产业的竞争格局。
踩准时机:油价低投资成本低
“现在正是炼油基地建设的绝好时机”,广东省政协常委、茂名石化总经理李安喜一语道出天机:目前国际油价低,建设投资成本低,刚好扩建;待到国际油价走高,正好投产———好时机,就是炼油建设踩准经济节奏进行。
不过,建设超一流的炼油基地,茂名石化的更大动力,则在于迫切的市场需求。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成品油和化工原料消费市场。珠三角发达的制造业和物流体系,培育出巨大的石油产品需求市场,仅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一年的消费量就高达2000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6%。然而,目前省内炼油企业生产能力只有1000多万吨,其中部分产品还需销往西南地区,缺口部分只能北油南运或进口,一旦遇到台风或运输紧张,供应链受阻,前几年的“油荒”让车主历历在目。
“2000万吨扩建工程是稳定和满足广东油品需求的当务之急。”李安喜说。
更重要的是,这一工程还将改写东南亚石化产业竞争格局:以往中国进口的成品油,大多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茂名石化的日益强大,将有力地应对他们的攻城略地之势。
茂石化现象:管理精细效益夺冠
在广东甚至全国的石化产业版图上,如此一颗重要的棋子,为什么选择岭南一隅的茂名?
几个简单的数字,似乎能透露出原因:海南800万吨炼油项目,投资100多亿元;青岛新建1000万吨炼油项目,已花费110亿元;而茂名石化扩建工程中新增的1200万吨炼油能力,仅需投资50亿元左右,比同类投资节约高达50%-70%,建设周期缩短1/3!
事实上,如此“多快好省”的重大工程建设模式,早已形成一套轰动全国的“茂石化现象”———此前茂名百万吨乙烯建设,创下了我国石化工业投资最省、工期最短的纪录。一般新建大乙烯工程吨乙烯成本为2.5万元甚至4万元,而茂石化则低至1.2万元。
“茂石化现象”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利用改扩建的契机,对原有产能进行优化升级。三年前的乙烯从36万吨改扩建为百万吨如是,今天的炼油从1350万吨改扩建为2550万吨同样如此:产品质量更高,从以前生产的国Ⅱ油到将来投产的全部国Ⅲ油;生产效率更高,由于采取自动化、集约化生产,“过去是一套装置配一个车间;现在是一个车间管好几套装置。”管理精细、技术先进的茂名石化,在过去两年里,其效益指标一直是全国炼化同行的冠军。
环保先行:产能倍增排污减少
对很多老百姓来说,一提到大炼油项目,脑海中便有疑问:炼油能力扩大几乎一倍,对环境的影响会不会也“提升一级”?
“这完全是误解,”李安喜说,恰恰相反,茂名石化炼油改扩建工程,在产能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不仅污染物排放不会增加,而且会减少。
奥秘就在一个“改”字。比如污水处理,完工将实现100%回收;再比如,炼油的最大排放硫化物,茂石化现有14万吨的硫磺回收处理装置,为了优化升级,一座新的10万吨硫磺处理新装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就要投产;而与整个炼油改扩建工程同时建设投产的,还有一座10万吨硫磺回收装置。也就是说,产能翻了近一倍,而排放处理能力则翻了近两倍,排放物可不就少了?
对重化工业来说,实现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土地资源的节约。茂名炼油项目的改扩建模式,土地应用无疑是“最环保”的:新增装置全在原厂区内完成,不用征一分地。按李安喜的说法,就是“拆了小的建大的、拆了旧的建新的”,“仅仅是不用征地这一项,让我们省了不少成本不说,能为国家节约多少土地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