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建议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考量重点就在于“适”、“度”二字。“适”是指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要合适、适宜,政策措施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政策目标;“度”是指政策力度要处于适当的区间,虽然政策超调难以避免,但也不可过度放任政策实施。根据宏观调控体系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责任、性质和作用,我们对目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建议方案如下:
1、利率政策。利率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个重要的价值信号,它既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又是投资的衡量成本,还是决定储蓄与资本形态的核心要素,在外向型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还是决定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央行在2008年四次下调利率,目前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5.31%,名义利率高于美国、日本和欧盟(欧元区和英国)的水平,尚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由于贷款利率对市场投资和资本形态选择等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建议在2009年上半年,能够继续较大幅度地下调贷款利率,以重启投资需求,保障房产、证券等资产价值,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对于存款利率也建议能够继续下调,一方面与世界主要国家的低利率水平相衔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水平,另一方面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鉴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和金融危机以来坏账上升的趋势,对于存贷款利差我们仍然建议保持3个百分点左右,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汇率政策。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值,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对贸易、投资和国际金融市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总体趋势始终保持升值,这种强烈的市场升值预期和缓慢升值的汇率政策,给我国经济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对美元维持在6.83左右,这一汇率略低于江苏省公布的65家重点纺织企业的平均换汇成本,为维持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和促进就业,建议能够积极引导外汇市场降低汇率至6.93左右,并通过购入大宗商品增强国内资源和能源储备的方式对冲升值压力,从而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企业扩大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货币供应量。央行的基础货币发行提供的是高能货币供给,对市场的流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金融系统内的流动性比较充裕,只是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和银行“惜贷”等因素的影响未能有效供给市场。
我们不建议大幅度增加货币供应量,沉淀在金融系统内部的流动性可通过财政贴息和部分补偿的方式予以引导和释放,从目前情况看,过度增加货币供给一方面政策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危机过后的严重通货膨胀或者加重危机形成“滞胀”。我们认为,2009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应控制在17%以内。
4、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央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进行指导和调控的重要手段,严格地说,存款准备金作为金融稳定工具的意义大于其经济调控作用。2008年,我国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情况看,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但考虑到存款准备金手段的安全功能,建议审慎使用该手段。
三、“√型”复苏的含义与实现思路
所谓“√型”复苏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经济下滑的态势,“保”住经济的正常增长,但并不急于迅速拉升经济增幅,而是在保证经济有序增长的情况下,通过政策搭配和组合运用逐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推进各项改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良性、持续、稳定增长。
与“V型”的振兴方案不同,我们并不建议通过大幅度的财力投入和投资拉动推动经济在触底后快速反弹,这种经济增长仍然是传统的投资拉动型和粗放型增长模式,在国际能源和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重新走高后,2007年以来的经济矛盾依然会再次出现。“√型”复苏强调在下行阶段的政策重点在“保”,而在复苏阶段的政策重点在“促”(促调整,下同),看重的是长远利益和长期发展,看重的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因此,我们在强调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进行力“保”的同时,还强调“适”、“度”的原则,以便为我们未来的“促”留有政策空间和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