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正积极酝酿扶持车市的政策,工信部、商务部及发改委正在制定针对汽车行业的救市计划,包括对车辆购置税的减免、金融信贷政策加大对汽车消费的支持力度、促进汽车出口实施8项措施等,为汽车业寻找出路。政策救市细节日趋明朗。
在金融危机下,政府着手下大力气救助汽车业,足以说明其对拉动内需的潜在动力及影响力。在楼市和股市低迷的情况下,汽车业无疑就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产业。
“国家应该把汽车业做为先导行业。现在汽车工业得到的政策支持还很少,最近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是对有车者的使用优惠,但对购车者没有优惠。但现在需要促进新车销售对GDP的贡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1991年-2006年间,汽车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曾于2003年达到了最高水平,为5.89%,成为对国民经济拉动最强的产业之一。预计到2010年汽车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末期,我国汽车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到2.5%。众所周知,汽车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的特点,对关联产业同样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在日本,生产一辆汽车,仅在制造业内的关联系数就达2.67;而在美国,60%的工业机器人、40%的机床、70%的天然橡胶、20%的玻璃等用于汽车生产,汽车业的波及效应由此可见一斑。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将有效带动其上下游关联产业2.64元的增值。据预测,今后10-15年,GDP每年的新增量中将有16%-17%由汽车业提供,汽车将成为对我国国民经济拉动力最强的产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的预测是,到2010年,中国GDP新增总量里,汽车产业直接、间接的拉动作用的贡献率将达到1/7至1/6。没有哪个产业能够有这么高的贡献率,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问题。
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加强
在目前严峻形势下,就业问题就更加显得日益突出。如救车市政策得以实施,汽车业就可为人们的就业带来较大机会。由于汽车产业有着巨大的产业规模和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因此它不仅提供了很多直接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很大比例的间接就业。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约占全国总就业机会的10%-20%。《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7》数据表明,截至2004年,我国汽车行业及直接相关产业就业职工总数约3045.8万人,约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6.15%。而发改委在2007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国内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就业人数占到社会总人数的1/6。即在我国就业人数当中,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从事与汽车产品相关的工作。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服务业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的就业机会还会大大增加,汽车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将体现得更加明显。据中汽协副秘书长熊传林介绍,2007年汽车产业链的相关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占城镇就业人口的11%。汽车行业直接从业人员200万人,汽车行业每年上交税收200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4%。
救市政策如雪中送炭
2008年12月12日,工业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正在制定针对汽车行业的救市计划,包括对车辆购置税的减免,金融信贷政策加大对汽车消费的支持力度等。政策救市细节日趋明朗。”目前车市低迷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一是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二是我国汽车消费政策还不健全,消费环境还未得到彻底改善。后者是主因。我们可将危机变为机遇,这是目前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其实我国的汽车消费潜力还为完全挖掘出来。据记者在北京几家汽车市场和4S店了解,有些消费者一直有购车意向,但对目前的消费环境和售后服务等存有疑虑。所以在观望、等待。目前,低迷的车市,对于政府的各项可能调节手段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政府的救市政策无疑如雪中送炭。
2008年12月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第六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汽车消费对基础设施、能源价格、保险、税费等环境条件有很强的依赖。这就为政府通过创造或者改变汽车消费条件,改变汽车消费行为创造了条件。”
汽车消费政策是整个汽车产业和居民汽车消费的牛鼻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终取决于汽车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汽车消费涉及能源、环境、安全等等。陈清泰认为:“政府可以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订并实施汽车消费政策。居民依据消费政策形成的消费环境,自主决定汽车消费和消费模式。”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建议:应该调整购置税。当然不能取消,这意味着1000亿的税收,国家不一定能承受。但可以考虑减半。这可以让消费者买车的支出减少大概5%,这肯定刺激汽车市场。当被问及这5%的支出减少能吸引哪些取消购车计划的潜在消费者时,饶达说:“会。中国人对价格是最敏感的,这是我们把汽车工业当作经济复苏的先导行业重要的前提条件的原因之一。”(刘勇)
|